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的九月初九,正逢大明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在這一天,帝都的天家會登上萬歲山,登高燕飲,簪菊泛萸。從京城到十三個布政使司、南北直隸的普通百姓,同樣也要暢飲重陽酒,分食花糕。家裏有女兒的,還會在這一天返回孃家,一起拜祭竈神和家堂,其樂融融。
不過此時的南直隸徽州府婺源縣,卻是一片愁雲慘霧。居民們雖然也忙於重陽之事,可都有些心不在焉。從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縣學教諭到當地有名望的鄉紳鄉宦,都聚在紫陽書院,一臉頹喪,一臉愕然。
就在一天前,有本縣的快手從南京風塵僕僕地趕回來,抄回了一份鄉試榜單。
明代科舉分爲三級:鄉試、會試、殿試。其中鄉試是行省一級的考試,三年一次大比,考試時間是在八月,因此又稱“秋闈”。能通過秋闈鄉試的士子,成爲舉人,有了進京躍龍門的資格——范進中舉,境況立即天翻地覆,可絕不是小說家誇大。
萬曆二十八年庚子,正是大比之年,整個南直隸的學子都匯聚到了應天府,集中考試。鄉試一共三場,一般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舉辦,放榜日期則視考官閱卷速度而定。像南直隸這種文教繁盛之地,每一屆考生都高達四千餘人,往往拖到九月初纔會放榜。
榜單一出,婺源縣派去觀榜的快手第一時間抄了結果,回報縣裏。
這次結果,讓他們無比震驚。
婺源,脫科。
就是說,婺源縣去考試的士子,一箇中舉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