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嚴格來說,這一屆婺源縣中舉的有兩個人,一個叫汪元哲,一個叫汪若極。不過他們倆一個是六合人,一個是旌德人,只是寄籍在婺源縣學。所以更準確的表述是:萬曆二十八年秋闈,婺源縣本籍學子全軍覆沒。
這簡直太荒唐了。
婺源是什麼地方?那是朱熹朱老夫子的祖籍所在,儒宗根腳,靈氣攸鍾,一等一的文華毓秀之地。
即使好漢不提當年勇,只看本朝往屆鄉試成績:上一屆,也即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婺源籍中舉士子七人;再上一屆,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中舉士子六人;再上一屆,萬曆十九年(1591年),中舉士子七人;甚至在萬曆十三(1585年)、十六年(1588年)兩屆,每一屆都赫然有八位婺源士子過關。前追隆慶、嘉靖、正德、弘治、成化諸代,哪一屆秋闈,婺源縣都能拿下至少一掌之數的解額。
要知道,這可是南直隸,是競爭最殘酷的考區。婺源區區一縣,能保持如此之高的中舉率,足可以自矜文運丕隆。
這麼一個科舉大縣,今年竟然被剃了一個光頭,這怎麼可能?
婺源人的第一個念頭是,不會主考官在舞弊吧?
科場舞弊,不算什麼新鮮事。不過這一屆的主考官,一個叫黃汝良,一個叫莊天合。黃汝良是著名的清直之臣,頂撞過藩王,懲治過南京守備太監;莊天合是萬曆皇帝的老師,行止端方,兩個人都不像是會作弊的人。
那問題只能出在提調官身上。
提調官是負責科舉具體庶務的官員,最容易居中搞搞貓膩。這一屆的提調官是應天府的府丞,叫徐公申。婺源人一打聽,問題還真出在這傢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