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惜玄武湖的好日子沒過多少年,又開始走黴運了。這次它迎頭撞上一位千古名臣王安石。
王安石曾在江寧府擔任知府,辦公地點正在玄武湖旁邊。他是個出了名的務實主義者,每天看着湖邊勝景,覺得鬧心。這風景再好,也不能當飯喫啊,太浪費了。於是王安石給宋神宗上書,建議排空湖水,改爲農田。他算了一筆賬,將這個湖填平,可以多得200餘頃好田。
這種好事,朝廷自然無有不允。就這樣,在王安石的主持下,開十字河,立四斗門。可憐的玄武湖再一次被人爲放空,化爲一望無際的農田,只留下十來個小池塘,彷彿它眼眶中滿盈的淚水。
圖四·1 玄武湖示意圖
這已經是它第二次被人類幹掉了。
王安石對這項政績很是得意,特意寫了一首《書湖陰先生壁》以爲紀念:“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兩山是鐘山、覆舟山,這一水,即是玄武湖。昔日那煙波浩渺的大湖,成爲“護田繞綠”的條條水渠,多好啊。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可惜對城市規劃缺乏瞭解。沒了玄武湖,城市的排水功能受到極大限制,一下雨就澇。這個麻煩從宋代一直持續到元代,以至於元廷不得不先後兩次重新疏浚。在鐘山附近開河道,重新蓄水還湖,纔算讓玄武湖稍微緩過來一點。
一直等到大明皇帝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之後,他着手對玄武湖——那會兒其官方名字已被定爲後湖——做了一次大改造,才使之恢復到最盛時三分之一的格局,夠資格重新稱湖了。
聽到這個消息,一身傷痛的後湖挺高興,覺得自己總算否極泰來。大明的首都近在咫尺,肯定會在我這兒建個行宮林苑什麼的吧?過去的奢華好日子,眼看就要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