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後湖志》是研究明代黃冊最直接、最權威也最翔實的一手資料。其他史書論述至此,要麼概略一說,語焉不詳,要麼高屋建瓴,深究其意義,不及其餘。只有《後湖志》裏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細節,細到黃冊庫工食如何分發,駁查監生喫飯如何解決,黃冊紙裏夾帶了什麼原料,朝廷挪用本庫銀兩用的什麼藉口,等等。
本文寫作所提及的大量事蹟,幾乎皆從《後湖志》中得來。我一直覺得,在歷史的宏大敘事之外,我們也需要這些瑣碎細節。只有從細節裏,才能還原出一個生動、真實的黃冊圖景,進而從黃冊庫的變遷爭吵中,管窺到大明興衰起伏的規律成因。
一次意外的機會,我得到《後湖志》,一讀之下,大爲喜歡,遂有了動筆寫寫的念頭。通讀了《後湖志》數遍,查閱了大量前輩文獻,又請教了一些專家學者,甚至特意跑到玄武湖逛了幾圈。
玄武湖如今在梁洲上設有一棟二層小樓,裏面是明代黃冊庫遺址文化展。雖然幾乎沒什麼實物,但設計上頗有可觀之處。當我踏入二樓時,看到冊架旁立有趙官泥塑一尊。
可見不欲讓黃冊庫被歷史忘記的人,也終將被歷史銘記。
另外要特別感謝南京的吳福林老先生。他以古稀之年,將深藏故紙堆中的《後湖志》整理點校出來,實在令人欽佩。《後湖志》版本稀少,存本質量差,裏面還有大量俗字、錯字、漏字,逐一校對是件極辛苦的工作。像這種冷門史料,即使校對出來,也鮮有人問津,做這件事幾乎是沒有任何回報的。吳老先生在序言裏如此說道:“我這個年齡的人已無意錢財,只想踏踏實實地做些什麼,只要有益於世,便於願足矣。”
這篇成文,也是希望能讓吳先生的成果不致唐捐,能被人一直記住。
附部分參考論文如下:
何柄棣:《中國古今土地數字的考釋和評價》《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