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岳飛厲害吧?戰功卓著,最終爲啥落得一個殺身之禍?比他更操蛋的宋朝官員一抓一大把,怎麼沒一個丟了性命的?
這裏面的關鍵就是身份認同的問題,岳飛再怎麼厲害,在大宋官員和皇帝眼中也是個異類,因爲他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一個純粹的武人。
他得不到宋朝主流階級的認可,稍微犯點錯誤,不光沒人幫你說話,還全是落井下石的,這就叫階級認同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雖然這時候的知識分子有時代侷限性,但他們還比較純粹,踏踏實實做學問、用良知說話、愛惜名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才是他們的最高追求。
不管是改革派還是保守派,爭論的只是學術問題。大家都認爲自己的觀點纔是對的,纔是對國家有利的,並誓死捍衛寸步不讓。這種爭鬥並不是爲了反對而反對,更不是爲了政治利益互相傾軋,底線比較高。
其實這種爭奪對國家和社會利大於弊,理不辨不明。凡事必須拿到桌面上掰扯清楚才能知道好壞利弊,不能一方說了算,別人連提意見的機會和能力都沒有,這樣就失去了糾錯功能。
沒有一個人或者一個組織可以做到永遠正確,越是重大的決策就越要更多聲音一起爭論、推演。
不怕慢就怕錯,走慢點沒關係,只要方向正確總是在前進的。但要是走錯了方向,走得越快越完蛋。
這種重大決策只需要錯一次,就很可能抹除掉前面的九十九次正確,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爲它會耗費極大的社會資源,再想改回來,還得浪費更多。
宋朝的派系鬥爭和黨爭大多是屬於學術上的爭論,不管輸贏都不摻雜性命攸關的問題,這就讓參與者的道德底線不會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