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跳貨郎是秦鳳路和永興軍一帶邊關對走私犯的統稱,不管你是走私什麼,只要偷偷躲過邊境榷場、和市的收稅和盤查,就叫跳貨郎。
這種生意人並不少,宋國、夏國、吐蕃都有,但大部分是小打小鬧,主要是偷着交換生活用品,比如茶葉、青鹽、牛羊、毛皮、糧食什麼的。
邊境這個概念對於邊民來講很模糊,他們甚至說不清這條邊境線到底在哪兒,只知道過了某座山、某條河、某片荒漠大概就屬於哪國了。其實只要統治者不過分盤剝,具體屬於哪國和他們也沒啥關係,和誰過最終不都是一個字,活!
但也有比較專業的走私團伙,他們就不僅僅是邊民交換生活物資,目的性更純粹,交換的基本都是禁榷貨物,不禁榷的貨物也沒這麼高利潤。
這種團伙很神祕也很兇狠,背後還有財力支撐,遇到麻煩之後能收買就收買,談不攏就亮刀子。失敗幾次沒關係,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彌補以前的所有損失,還有賺。
而且越是邊關緊張的時候,這種跳貨郎的隊伍就越活躍,他們掙的就是這份玩命錢,都是亡命徒。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只是宋國一邊的情況,西夏和吐蕃各族對跳貨郎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不能說視若上賓,也是貴客。
因爲只要跳貨郎衝過了宋國邊境來到部落,那就意味着可以過年了。他們帶來的貨物都是這邊最值錢、最需要的,誰會和錢過不去呢。
至於說朝廷法令什麼的,口頭上當然得承認,可日子一樣也得過啊。任何一個首領也不能忽視部落裏的意見,總不能因爲遵守法令讓族人整日沒茶葉喝、過年沒綢緞穿、大冬天的沒糧食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