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由於李密在屢次作戰中所發揮的作用較大,其威望也就越來越高,翟讓遂主動把領導權讓給了李密。後來,翟讓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信等人又勸翟讓奪回領導權。如此一來,瓦崗寨的內部矛盾開始日益激化,以致最後李密不得不殺了翟讓。
武德元年六月,宇文化及率江都隋軍北上,瓦崗軍雖然在應對宇文化及的作戰中取得勝利,但也損失慘重。九月,東都隋軍乘機發動進攻,瓦崗軍全面失敗,李密走投無路,於十月奔赴長安,向李唐投降。瓦崗軍雖然失敗了,但由於它是當時最強大的一支農民軍隊伍,在中原消滅了大量的隋軍,割斷了江都與洛陽的聯繫,迫使隋煬帝陷入江都孤島,不能控制全國,間接促成隋朝的滅亡。
由此觀之,正當瓦崗軍日益強大的時候,領導集團內部的矛盾激化,軍隊被無形分裂,自我力量削弱,最終把自己逼上了末路。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罷兵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周恭宗即位,年僅七歲。朝中大權落在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手中。公元960年元旦,傳來北漢聯合大遼南下攻打後周的消息。慌亂之中,後周符太后與宰相範質決定派趙匡胤出征迎戰。趙匡胤率大軍出發三日之後,到達開封東北的陳橋驛,並在此駐軍休息。當晚趙匡胤醉酒而臥,而有擁立之意的將士卻環立待旦。次日黎明,四周叫嘯吶喊,聲震原野,士兵們高呼:“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爲天子。”部下高德懷把一件皇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擁立他爲皇帝。趙匡胤在勉爲其難中提出了同意當皇帝的幾個條件: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誅族。得到將士們的答覆之後,趙匡胤班師回朝。回到開封后,趙匡胤得到守備京城的禁軍首領石守信、王審琦的幫助,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後周帝位,建立大宋。
從史書記載來看,趙匡胤在整個陳橋兵變事件之中,一直處於被動的位置,似乎是情非得已才坐上皇帝寶座。但是,經過後人仔細研究發現,陳橋兵變其實是一場由趙氏家族預謀已久的篡權事件。
第一,在後周得知遼國與北漢聯軍南下攻打後周之時,滿朝文武無不慌亂。宰相範質請趙匡胤出征之時,趙匡胤卻以兵少將寡爲藉口推託,最後範質只得把朝廷最高兵權交趙匡胤。所以,陳橋兵變時趙匡胤手中幾乎掌握了後周全國兵馬。
第二,據《涑水紀聞》等書記載:“及將北征,京師喧言,出師之日,將策點爲天子。故富室或挈家遠避於外州,獨宮中未之知也。”由此可知,陳橋兵變不是一次偶發事件,而是有預謀的。趙匡胤大軍離開後不久,後周京城謠言四起,說趙匡胤纔是真命天子。謠言的力量不可小覷。在後周世宗在位之時,趙匡胤就曾利用謠言,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轉而由他接任。這次故技重施,使得後周朝廷文武百官慌作一團。這也是趙匡胤的傑作,就是爲了造成朝廷的慌亂,同時也使得自己在軍隊之中更有聲望。
第三,皇袍從何而來?古詩有云:“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古代私藏皇袍是死罪,如果不是預先準備好,軍中怎會臨時有皇袍?
第四,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就馬上班師回朝,可是他此次出征的目的是迎戰漢遼聯軍,怎會如此輕易就回朝呢?“千秋疑案陳橋驛,一着黃袍加身便罷兵”。史書中既沒有記載關於遼兵入侵的任何結果,也沒有記載北宋出征的任何情況,這一場所謂的戰爭奇蹟般的消失在史冊裏。由此可以認定,漢遼入侵的軍情有可能是爲了配合趙匡胤兵變自立而謊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