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613年,隋煬帝親征高麗,此次隋軍包圍遼陽城,晝夜不停地猛攻20餘日,遼陽岌岌可危。此時,隋軍後方負責督運糧草的楊玄感突然叛亂,本來已經有望征服高麗的隋煬帝不得不撤兵回國平亂,撤軍路上將軍資、器械等盡數丟棄。就這樣,隋煬帝第二次徵高麗只落得一個半途而廢,無功而返的結果。
公元614年,隋煬帝三徵高麗,隋軍在卑沙城大敗高麗軍。高麗與隋接連三年的戰爭,國力早已不支,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只好向隋煬帝稱臣請和,並且送還了逃到高麗的楊玄感叛亂時的叛將斛斯政。隋煬帝也因疲於征服高麗,正愁沒有臺階可下,剛好藉着高麗的投降舉動適時收兵,同時也挽回前兩次失敗之辱。加之此時隋國早已因徵高麗而怨聲載道,天下騷動,“羣盜蜂起,不可勝數”。遂罷兵許和。
縱觀隋之三伐高麗,本都是勝券在握,卻兩次慘敗,原因就在於隋煬帝好大喜功,急於證明自己的英明,沒有耐挫能力,在失敗的打擊面前亂了方寸,造成近百萬生命的損失和帝國巨大財富的浪費,最終把國力消耗得近乎空竭。雖然隋朝損失的人口對本國並沒有致命影響,但百萬之師所需糧草、運輸之人力卻耗費繁多。一時間引發了民間耕稼失時、官府侵逼、連年興兵無盡的兵役、徭役繁重等多重社會矛盾,間接導致隋末之變,乃至亡國。
迅猛的瓦崗軍爲何滅不了隋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隊伍,曾給隋朝以重創。但最終卻並未奪取政權,而是軍隊潰散,降於唐朝。
大業七年,東郡韋城縣人翟讓因犯罪而入獄,獄吏黃君漢私自釋放了他。翟讓逃亡瓦崗聚衆起義。同郡的單雄信、徐世勣也都紛紛加入,勢力逐漸增強。他們在永濟渠沿岸劫奪來往船隻,以致“資用豐給,附者益衆”,起義隊伍逐步擴大起來。
大業十二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在參加楊玄感起兵失敗後,投奔瓦崗軍。李密較有政治眼光,他建議翟讓積極發展勢力,擴大影響。翟讓重視李密的建議,首先攻取了滎陽。滎陽是中原的戰略要地,向東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關。虎牢關以西的鞏縣有隋的大糧倉洛口倉。取得洛口倉不僅可以得到大量的糧食,而且已逼近東都洛陽。奪取滎陽是瓦崗軍發展勢力的重要一步。
面臨強大的瓦崗軍,滎陽太守楊慶無可奈何,隋煬帝特派“號爲名將”“威震東夏”的張須陀爲滎陽通守,鎮壓瓦崗軍。李密認爲張須陀勇而無謀,遂建議翟讓與張須陀正面對戰,佯裝敗北逃走。李密率精兵埋伏在滎陽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張須陀緊跟翟讓十餘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間時,李密伏兵四起,隋軍陷入重圍。張須陀本來掉以輕心,突如其來的強兵,使他措手不及,戰敗被殺。此役一敗,隋軍“晝夜號哭,數日不止”。可見,這次瓦崗軍的勝利是對隋煬帝政權的沉重打擊。
大業十三年二月,瓦崗軍攻取洛口倉,並開倉濟貧,大量貧苦農民加入起義軍。隋朝在洛陽的越王侗派遣虎賁郎將劉長恭率軍2.5萬人前往鎮壓瓦崗軍。翟讓、李密預先偵知了隋軍的動向,作了周密的部署。劉長恭對瓦崗軍的情況則一無所知,看到瓦崗軍面上人數不多,遂麻痹大意起來。瓦崗軍乘隋軍初來乍到,餓飢疲憊之時,大舉進攻,致使隋軍大敗,死傷十之五六。劉長恭倉皇逃回東都。瓦崗軍繳獲大量的輜重器甲,力量壯大,聲威大振。
同年四月,瓦崗軍逼近東都城郊,攻破回洛倉(在今河南洛陽東北),致使東都糧食缺乏,陷入困境。九月,瓦崗軍又攻破黎陽倉,開倉濟貧,起義軍又增加了20多萬。這時,瓦崗軍有數十萬之衆,控制了中原廣大地區,達到了鼎盛時期。瓦崗軍還公開宣佈了隋煬帝的十大罪狀,明確表示要推翻隋煬帝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