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面對前秦的兇猛攻勢,東晉任命謝石爲征討大都督,謝玄領北府兵爲前鋒都督,與謝琰、桓伊等人共同率領8萬之兵抵抗秦軍,又另派將領胡彬領5000水軍增援壽陽(今安徽壽縣)。十一月,謝石、謝玄和劉牢之在謝安的指揮之下,由劉牢之率北府精兵5000人強渡洛澗,襲擊梁成軍營,臨陣斬殺梁成等10員將領,又分兵截斷退路的渡口。秦兵步騎一時崩潰,落水而死的就有15000人。繳獲了秦軍丟棄的大量軍資器仗,強渡洛澗取得大勝的晉軍乘勝追擊,水陸並進,聲勢大振。全軍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苻堅在壽陽城上目睹晉軍佈陣嚴整,心中暗暗喫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爲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當秦晉兩軍夾淝水佈陣之時,爲速戰速決,謝玄便派人向苻融提議說:“兩軍隔河對峙並非長久之計,不如將軍往後退一步,讓我軍能渡過淝水,一決勝負如何?”苻堅認爲我衆敵寡,如果乘晉軍渡江之時,向晉軍發動進攻,必能取勝。於是同意了謝玄的提議。但是當秦軍下令後退時,全軍軍心大亂,衆多秦軍將士都以爲是前鋒戰敗,頓時間秦軍爭相逃命,自相踐踏。謝玄、謝琰、桓伊等率領晉軍渡河猛攻。晉軍一鼓作氣,追擊秦軍至壽陽30裏外的青岡。一路逃亡的秦軍聽到風的吹拂聲與鶴的呼叫聲,都以爲是追兵到了,晝夜不敢停息,最後只有10多萬人逃回北方。淝水之戰,以少勝多,從此揚名於中國軍事史。
但是近年來,史學家們通過對史冊的研究,對淝水之戰以少勝多提出許多新的疑慮。
1.前秦百萬軍隊是否真的有一百萬?史學家認爲百萬只是一個虛數,實際數量並無百萬。第一,雖然苻堅已經統一北方各少數民族,但是從人口總數估計,擁有百萬雄師的可能性並不大;第二,假設前秦真的擁有百萬軍隊,也不可能全部派往前線,至少要留一些駐守各地重鎮;第三,這年五月,苻堅就派遣兒子苻敘率兵進入襄陽和蜀地以抵抗晉軍,苻敘也就帶走了前秦的一部分兵力。所以百萬之師的說法值得懷疑。
2.真正參加淝水一戰的前秦軍隊有多少人?淝水之戰中,結集在淮淝一帶的秦軍其實就只有苻融率領的30萬軍隊。這30萬人還被分佈在了鄖城至洛澗的500裏戰線之上。也就是說,真正駐紮在淝水的軍隊也不過10萬人。但是,晉軍的8萬人幾乎都參加了淝水一戰,再加上晉軍本來就在長江中游地區佈置了很雄厚的兵力,因此真正與前秦交戰的晉軍在人數可能達到十二三萬人左右,要比前秦軍隊的10萬人多出很多。所以,歷史上所謂的“以少勝多”其實並不可信,應該是“以多勝少”。
真悲催,三徵高麗無功而返
公元581年隋建立後,高麗王高湯遣使向隋朝稱臣,高湯遂被封爲高麗王。8年後,隋滅陳,一統中土。當時的高湯見到中土統一,深知自己將面對自西晉以來第一個統一且強大的隋朝,以後的日子恐難安穩,於是便積極備戰整軍,廣積糧草。
隋文帝聞知極爲不滿,責問高湯:“遼河再廣闊,比長江如何?高麗人再多,能比得上陳國嗎?我如果心存不義,對付你能費多少力氣?之所以告訴你這些,是希望你改過自新,理解我的用心,你自求多福吧。”高湯看到詔書大懼,奉表謝罪後竟然病死了。高湯之子高元即位,心中對隋有着嫉恨,遂率萬餘靺鞨騎兵攻打遼西,結果被擊退。隋文帝大怒,正欲征討,高元慌忙遣使謝罪,上表自稱“遼東糞土臣元”,這才令隋文帝罷兵。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即位。爲了炫耀武力,隋煬帝修東都洛陽、大運河,南征越南,北巡塞外,派兵突厥。大業七年,煬帝北巡涿郡,命高麗王親自朝見,但高麗王卻沒敢來。隋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爲由,下令全國的士兵次年征討高麗,緊接着命人督工在東萊海口造戰艦300艘。民工晝夜立於水中造船,很多人自腰以下都生滿蛆,工匠也因此死掉三分之一。隋煬帝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刺手三萬人,再令河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命江南民夫運米至涿郡。一時間船艫千里皆滿載兵甲器物,路上幾十萬人填溢道路,晝夜運輸戰具、糧食,死者相枕,天下騷動。
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征伐高麗,左右12軍名目紛繁,共113萬餘人,號稱200萬,加上隋軍役夫近300萬。隋煬帝自以爲“弔民伐罪,非爲功名”,下令諸將不得縱兵、不得擅殺、聽候指示、不可擅自做主,以此宣揚天朝大國的威儀仁義、襄公之仁,不料反被高麗所乘。
隋軍出征,一開始很順利,渡過遼河後在東岸殲滅高麗軍萬餘人,直抵遼陽城下。隋朝諸將怕被皇帝責殺,每次作戰事無鉅細都一一稟報,結果導致命令批准遲緩,延誤戰機。而守城的高麗人在情勢危急時總是詐降,等到隋軍一停止進攻就馬上修補城池,以至於隋軍頻戰頻失。另一支由隋將公孫述率領的大軍爲了趕路,棄糧輕裝前進,士兵走到半路就沒糧食喫,又飢又寒之下,竟還能一日七勝。隋軍自恃驟勝,未等歇息整裝,就貿然東渡濟水,距平壤城30裏依山爲營。可是平壤城堅池深,易守難攻。公孫述的士兵無糧,又凍又餓,只好退師,結果高麗軍自後追擊,隋軍潰不成軍。隋軍其他各路軍也相繼敗北,隋煬帝一徵高麗以慘敗告終,隋軍損失30餘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