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備稱王之後,拜關羽爲前將軍、黃忠爲後將軍、張飛爲左將軍、馬超爲右將軍。表面看來關羽位於四位將軍之首,而實際上,關羽的地位和黃忠、馬超是一樣的。對此,張飛沒有什麼異議,關羽卻不滿意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對於關羽的這種不滿,劉備並沒有妥協,這就說明,在劉備稱王之後,暴露了他“家天下”的帝王思想。
所謂帝王思想,就是臣子必須忠誠於君王,天下是君王的天下,臣子不過是君王的家僕而已。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劉備手下的這些文臣武將都要服務於劉備這個君主,不可以出現與他地位同等的人。關羽生性驕傲自負,恐怕是沒有考慮過劉備的這種心理。在劉備稱王之後,仍然以爲他與劉備的地位平等,這本身就不是人臣該有的想法,而劉備如果順應了這種想法,給關羽一個高出衆將的名銜,則是大大不利於他自己的團隊建設。因此不管關羽如何不滿,怎麼發牢騷,劉備都不會妥協。
另外,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已經是年近60的人了,對於王位傳承的問題也多有考慮,幼主劉禪並無大才,如果劉備死後出現強臣奪權的事件,那麼劉家的天下很容易就會易主。出於這個目的,劉備也不可能抬高關羽的地位,爲自己兒子將來的統治造成阻礙。
因此,劉備對於關羽出兵襄樊的舉動並不是很贊成,主要是因爲不希望關羽擴大戰功,建立威望。那麼在關羽失掉荊州,腹背受敵的時候,袖手旁觀,坐等關羽鎩羽而歸、威名受損也是自然而然的舉動。
而作爲劉備的臣子,諸葛亮在揣摩到主公的心思之後,自然也就三緘其口,對關羽的危難不聞不問了。
只是,戰爭一旦開始,總是有很多變數,劉備雖然不希望關羽建立軍功,但是還不至於想害死他而自損羽翼,結果關羽被吳軍斬獲,應該也是出乎劉備意料的吧。
淝水之戰真的是以少勝多嗎
五胡十六國時期,前秦統一了北方政權。南方由司馬睿建立起了東晉,盤踞江左一帶,南北雙方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公元383年,前秦與東晉在淮南淝水展開了一場“規模驚人”的大戰,史稱淝水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百萬兵馬居然輸給了東晉十萬兵馬,在歷史上頗爲罕見。
前秦天王統一了北方各少數民族之後,就開始積極準備南征東晉。公元383年五月,苻堅不顧前秦丞相王猛臨終遺言以及羣臣的反對,決意攻取東晉。苻堅甚至揚言,以此百萬強兵,“投鞭可以斷流”。八月,苻堅以苻融、張蠔、慕容垂等步騎25萬爲前鋒南下,苻堅隨後率百萬兵馬從長安出發,全軍有步兵60萬、騎兵27萬,旗鼓相望,前後千里,東西萬里,水陸並進。崔鴻於《十六國春秋·前秦錄六》中記載,“八月戊午,遣……步騎二十五萬爲前鋒。甲子,堅髮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旌鼓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