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山王墓爲何存在大量鮮虞族珍寶
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小國,一直在歷史的煙塵中若隱若現,真實的歷史面貌在史書中難得一見。1974年,考古隊在河北省平山縣對戰國時期的遺址進行發掘工作,不僅發現了中山國的國都靈壽,還在不遠處發現了中山國王璺的陵墓。
中山國王璺是一位有爲的君王。他在位期間,中山國國力空前強大,他甚至有過以中山國彈丸小國之力伐燕攻趙的壯舉。璺王過世後,按照當時的普遍風俗大興陵墓。璺王生前生活就非常奢侈,死後陵墓的奢華程度也可想而知。
璺王陵墓平面看起來近似“中”字,南北有長達105米的墓道。陵墓有兩座車馬坑,一座葬船坑,一座雜殉,還有六座陪葬墓。在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隨葬品,以供後世一窺中山國的文化面貌。
出土的物品中大部分爲青銅器、金器、銀器,做工造型無不精美,並帶有北方民族文化風格。
戰國時期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青銅的鑲嵌工藝在當時也頗爲進步,當時還湧現了大量錯金錯銀的藝術品,工匠們將這種手法運用到藝術品的製作中,體現了高超的技藝水平。
墓葬中出現了古徽志——青銅山字形器,造型獨特,見者無不驚歎。中山國的工匠在熟練掌握青銅器製作工藝的同時,融入了本國特有的文化元素,創作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品。
除了融入地方特色,中山國的工匠還擅長人物和動物的形象塑造。十五連盞銅燈就是一件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瑰寶。這座燈遠觀似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燈座飾有鏤孔透雕三虎頭六身夔龍紋,主幹部分向四周伸出了七條樹枝,托起十五盞燈。燈的每個枝節都是活動可拆卸的,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每節樹枝,亦可拆卸,樹枝上塑造有夔龍、小鳥、小猴等藝術形象,黃白輝映、豔麗多彩,生動俏皮,活靈活現。更有趣味的是,樹下還有兩個奴僕形象的人物正在拋灑食物戲耍猴羣,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青銅龍鳳方案是用錯金銀工藝製作出來的藝術精品,此案層次複雜,最下層以四頭鹿爲支撐,再上一層由飛龍盤曲,龍頭構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龍間又有鳳鳥飛舞,生動華麗。專家認爲,青銅龍鳳方案最初很有可能配有一個漆木桌面,隨着時間的流逝已經腐朽。
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隨葬品數量驚人,僅一號和六號墓出土文物就達19000多件。這些隨葬品大都與中原文化密不可分,其中的陶製、青銅製禮器就與同期的魏國、趙國墓葬品風格相近、工藝類同。但是仔細觀察這些文物就會發現,這些物品也體現出了其他國家的少數民族風格。譬如帳幕構件,只有遊牧民族的馬背生活才用得上,而這種物品卻出現在了中山王墓中。中山國的古徽志與華美的動物造型器物,都流露出了濃郁的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