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末,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登基後稱其爲“漢傳國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爲皇權象徵。西漢末王莽篡權,逼迫掌管玉璽的孝元太后交出玉璽,太后一怒之下將玉璽扔擲地上,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來用金將其補全,因此留下瑕痕。
王莽政權被推翻後,玉璽落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手裏,並傳於東漢諸帝。東漢末年動亂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後來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從此孫堅做起了皇帝夢。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訴袁紹,袁紹得知後,逼孫堅交出玉璽。後來袁紹兄弟敗死,“傳國玉璽”又重新回到漢獻帝手中。
三國鼎立時,玉璽屬於魏國,晉一統三國後取得了玉璽。西晉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頻繁、動盪不安的時代,“傳國玉璽”被不停地爭來奪去。晉懷帝永嘉五年(311),玉璽又歸前趙劉聰所有。東晉咸和四年(329),後趙石勒滅前趙,奪得玉璽;後趙大將冉閔殺了石鑑自立,將玉璽重新奪回。此階段還出現了幾方“私刻”的玉璽,包括東晉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璽、姚秦玉璽等。到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劫得傳國玉璽。不久侯景敗死,玉璽被投入棲霞寺井中,由寺僧將璽撈出收存,後獻給陳武帝。
隋唐時,“傳國玉璽”仍爲統治者至寶。五代朱溫篡唐後,玉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持玉璽登樓自焚,玉璽至今下落不明。
由於歷代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玉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傳國璽屢有發生。如宋紹聖三年(1096),咸陽人段義稱修房舍時從地下掘得的“色綠如藍,溫潤而澤”,“背螭鈕五盤”的玉印,經翰林學士蔡京等13名官員“考證”,認定是“真秦制傳國璽”的玉印。然而,據後世人考證,這是蔡京等人爲欺騙皇帝玩的把戲。
明弘治十三年(1500),戶縣毛志學在泥河裏得玉璽,由陝西巡撫熊羽中呈獻孝宗皇帝。相傳元末由元順帝帶入沙漠的傳國璽,曾被後金太宗皇太極訪得,皇太極因而改國號“金”爲“清”。清初故宮藏玉璽39方,其中被稱爲傳國玉璽者,卻被乾隆皇帝看作贗品,可見傳國玉璽的真真假假實難確定。
又據說真正的傳國玉璽在明滅元時被元將帶到了漠北。明朝初,明太祖派徐達到漠北,追擊蒙古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璽,這是歷史上最後有關傳國玉璽的記載,但明太祖最終還是空手而歸。
塞外彩色陶罐來自何方
在烏魯木齊南郊烏拉泊水庫旁的一座古墓裏,曾出土了一件彩色單耳小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