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來,這是楚國送給曾侯乙的禮物。據歷史記載,即楚昭王10年,吳王闔閭和他的同胞兄弟夫概率兵攻打楚國,五戰獲勝,最後攻破了楚國的都城。破城之時,楚昭王慌忙從郢都逃走,到雲夢澤時,被吳軍射傷。經過幾番輾轉,楚昭王逃到了隨國,即歷史上有名的“楚昭王奔隨”。吳王闔閭聽說了,立即率兵追到隨國。這時曾侯乙保護了楚昭王,楚昭王因此感激不盡。後來,楚國援軍趕到了,大敗吳軍,吳王只好帶兵離開了楚國,楚昭王終於得以保全性命,回國復位。到楚惠王(即楚昭王的兒子)時,爲報答曾侯乙的救父之恩,就將此鍾送給了他,以表達兩國的友好關係。
就此可以確定,這是曾侯乙的墓穴,這套編鐘也被命名爲曾侯乙編鐘。
一個問題解決,另一個問題接踵而來。既然是曾國的國君,爲何他的墓穴會在隨國被發現?
一些學者認爲,隨國其實就是曾國。一國兩名的情況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譬如晉又稱爲唐,韓又稱爲鄭。隨國、曾國國君都姓姬,且一些考古遺蹟顯示,兩國也有很深的淵源。但是另一些專家對此種說法抱有懷疑,在關於西周的文獻中,對曾國和隨國都有明確的記載,兩國是各自獨立存在的,若說曾國就是隨國,還有待商榷。
孰是孰非,一時難有定論。曾侯乙的墓葬地點之謎,只有等待更多的考古發現作爲依據,才能解開。
究竟是誰拿了秦始皇的傳國玉璽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講的是藺相如怎樣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替趙國保住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然而,和氏璧的故事並沒有到此就完全終結。
後來,秦王嬴政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兼併六國,一統天下,並從趙國又奪回了那塊和氏璧。秦王自封“始皇帝”登基後,爲了顯示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特地用和氏璧製作了“傳國玉璽”,並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傳國玉璽外部螭龍盤踞,張牙舞爪,是皇帝獨尊和無上權威的體現。當時著名玉工孫壽刻制璽紋,著名書法家李斯題寫璽文。自秦始皇后,傳國玉璽開始輾轉流傳,歷代帝王都視之爲承天受命的神聖之物,爲得到它而費盡心機。
除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巨大外,傳國玉璽格外引人注目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它在流傳過程中時隱時現,且到目前爲止仍下落不明。
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洞庭湖時,突然風浪四起,秦始皇的船面臨被掀翻的危險。秦始皇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以此祭祀水神,壓住波浪後平安過湖。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說完就消失了。傳國玉璽重新回到秦始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