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宋開封府的元日慶典活動是從“大儺儀”開始的,所謂的“儺”就是傳說中管驅除瘟疫的神——儺神。而大儺儀則是由宮廷舉辦的驅除瘟疫的祭禮。由皇城司、教坊司和殿前諸班親自上場,戴着假面,穿上繡畫戲服,扮成鎮殿將軍、判官、門神、鍾馗、土地神、竈君等等各路神仙,浩浩蕩蕩千餘人,護着假扮的儺神,吹吹打打出宣德門,沿着御街一路向南,直奔南燻門而去,出了南燻門再走往轉龍灣,在那裏挖個坑把疫病鬼怪埋起來,稱“埋崇”,至此大儺儀才宣告結束。
大儺儀之後,則是元日百官及諸國使臣拜賀之禮。所謂百官及諸國使臣拜賀之禮實際上是元日大朝會的替代。宋承前代之制,於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會之禮。設御座於大慶殿,設黃麾仗於殿之內外,陳貢物於宮架南。羣官、宗室、使臣各服其服,中書侍郎以諸方鎮表案,給事中以祥瑞案。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受拜賀……總之繁文縟節一大堆,不過在潘樓上是看不到大朝禮的,只能看到百官和使臣浩浩蕩蕩的從御街通過,還有禁軍將士着甲冑列隊護送,對了,開封府國子監學、太學、武學、小學的諸生也會參加大朝禮。若是遇上科舉大比之年,還會有各地的舉子參加,對開封府雲英未嫁的佳人們來說,這可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不過大朝會之禮不是每年元日都會舉行,有六種情況是可以不行大朝會的,分別是:一、皇帝個人身體不佳;二、皇室有凶事;三、受服制所限(比如死了太后穿孝服);四、有軍事行動;五、有大災,百姓飢寒;六、天氣不宜。故而北宋一朝總共只舉辦過五十次大朝會。
今年則因爲西北戰事還在進行,因而不行大朝會之禮,改爲皇帝登東華門受白官及使臣拜賀。不過省事兒的只是皇帝,百官、使臣和諸生還是得熬着通宵(不是起牀,而是根本沒得睡),沿着御街去往東華門拜賀,也是挺累人的。
武好古並不是官人,所以沒有資格參加拜賀禮的,而紀憶和章毅到達潘樓之前,就已經命人把全套的朝服送到了潘樓。大儺儀一結束,他們倆就要換上朝服去拜皇上了。
現在拜皇上的時間還沒到,大儺儀的隊伍正吹吹打打的從宣德門裏出來。從宣德門到南燻門這條御街大道沿街地勢高處,或酒樓或亭臺,都已經被被開封府有錢有勢的人佔了,家裏有人得病難治的,就置上香案貢品,稱爲“請儺”,就是死馬當活馬醫了。其他人則擺上小菜,溫幾插酒,或是家人,或是朋友,聚在一起,高談闊論,等着看文武百官和番邦使者還有禁軍將士們浩浩蕩蕩地通過。
開封城的閒漢百姓們,兜裏沒那麼多閒錢,就在街邊沿途擠擠挨挨,湊成一團,翹腳觀望。還有不少提籃挑擔的小販,沿着這條大道叫賣喫食和熱氣騰騰的茶湯,還有一些商販則在路邊搭起綵棚,擺出各色玩意,比如、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歌叫關撲。關撲就是一種以商品爲誘餌的賭博,賭客花上遠低於商品價值的錢財就能去賭一把手氣,如果運氣好的話就能得到商品,運氣不好,錢財就歸了賣家。每年元日至初三,開封內城到處都是關撲攤鋪。
開封府的三衙禁軍有一部分已經上街當值了,別看這些軍漢平時也不怎麼訓練,都是吊兒郎當的,不過今天可不一樣,個個都精神十足,穿上紅色的戰襖,戴上范陽笠,佩刀持槍,從南燻門一直站到宣德門,看上去就彷彿是真正的精銳恁般。
在潘樓的天字三號包間裏面,馬植這個時候已經和紀憶、章毅親近了不少,滔滔不絕在和他們說着燕京城內除夜和元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