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根據遼制,天子踐位,置宮衛,分州縣,析部族,設官府,籍戶口,備兵馬。
也就是說,只要有皇帝即位,就要設置一個宮衛,從州縣部族抽調人口,分割土地充實這個宮衛,而且還要設立官府和軍隊。
而這個宮衛則是直屬於皇帝本人的力量,而且在皇帝死後也不會解散,依舊由下一任皇帝控制——這並不是說下一任皇帝不會再爲自己設立新的宮帳了。
通過這個制度,每一任遼國皇帝或皇后(並不是每個皇后都有宮衛)甚至親王都會建立一個直屬於皇室的宮衛,分割旗下部族州縣的人口土地。實際上是用一種溫水煮青蛙的辦法慢慢削弱部族和州縣(主要削弱部族),加強契丹皇家的力量。
當大遼皇位傳到耶律洪基時,遼國先後建立了十一個宮和一個王府。下轄宮分戶18.7萬,擁有宮分軍9.1萬。
除了9.1萬宮分軍之外,遼國皇帝還掌握着左、右皮室軍,左、右皮室軍最初的時候是御帳親軍,人數多達3萬。不過隨着宮分軍人數的增長,皮室軍漸漸變成了遼國的邊軍,屯駐在宋遼邊境的要衝和遼國的五京。
所以護衛耶律洪基的御營親軍都是從十一宮一府的宮分軍中挑選的,當然不會把9.1萬人都選來,通常就是1萬人左右。此外,還有駐紮西京道的少量皮室軍也可以隨時調動。總兵力不會超過1.5萬,靠他們去打雁門關,肯定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