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在割走從屬部族八萬戶和大量牧場的同時,遼國又採取了析部族的方式,對麾下部族進行拆分,不斷成立新的部族,從而達到削弱各部實力的目標。在三十幾個效忠遼國的部族中,至少有十多個是通過“析部族”的方式從別的部族抽調人口割取土地後成立的。
第三個削弱部族的方式則是頻繁徵調部族軍衛戍邊疆和征戰。雖然遼國的宮分軍數量越來越多,部族實力越來越弱,但是部族的衛戍和征戰任務卻沒有絲毫減輕。遼國的四方邊境,除了南京道和西京道同宋朝接壤的邊境之外,幾乎都是由部族軍輪戍。而每有徵伐,衝鋒陷陣的主力也都是部族軍。久而久之,遼國的部族軍就面臨消耗過大,補充不及的困境。
與此同時,長期的戰爭,又讓這些部族內部產生了嚴重的分化。部族上層通過戰爭獲得賞賜和掠奪戰利品致富,而部族底層則因爲殘酷的戰爭消耗而人亡財窮。早在遼聖宗年間,忠於大遼的部族貧民就到了需要朝廷救濟才能生存的地步了。他們負擔兵役的能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而人數龐大的宮分軍卻很被精心保存起來,很少參加苦戰激戰。而且各宮衛的領地也大都在遼國的核心腹地,水草肥美,也沒有敵人威脅,日子過得安逸舒適。戰鬥力嘛,也就漸漸向大宋禁軍看齊了。
部族越戰越弱,而宮分又越養越沒用,堂堂大遼國就這樣變成了一隻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了。
早在耶律洪基登基之前,他老爹遼興宗耶律宗真就在兩次對西夏的大戰中丟人現眼。兩次親征都被西夏打敗,其中一次還是趁着夏主元昊之喪興兵,結果照樣喫了敗仗……在同西夏的戰爭中,遼軍的表現也不比宋軍強多少。
而到了遼道宗洪基執政的晚期,一場北阻卜人的叛亂,又讓世人看清了大遼的虛弱。爲了鎮壓北阻卜人,遼國不僅調動了一部分軍,還盡最大的努力抽調部族軍,連原本部署在生女直土地上的部族軍,也都抽調一空,用於北阻卜之戰了。
如果現在大遼還想對大宋開戰,哪怕僅僅是一場施加壓力的邊境衝突,也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在返回冬捺鉢營地的路上,耶律洪基就好像一個賬房先生似的,反覆在心裏面計算着可以用來嚇唬大宋昏君趙煦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