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隱約記得,自己靠在狻猊跨架上,等着最後時刻的到來,眼前五光十色,絢麗無比。
開始張小敬以爲這是人死前產生的幻覺,可耳邊卻總有一個強烈的聲音在吶喊。他的理智雖然已經放棄逃生,可內心那一股桀驁堅忍的衝動,卻從未真正服輸,一直在努力尋找着求生的可能。
他努力睜開獨眼去分辨,終於發現那是一大串五彩的薄紗。想必這也是出自毛順的設計,燈屋的燈火透過它們,可以呈現出更有層次感的光芒。此時燈樓熊熊燃燒着,火焰燎天,這些薄紗懸浮在半空,隨着上升氣流舞動不休。
它們是怎麼固定在燈樓上的呢?
張小敬抬起頭,忽然發現在他的頭頂,十幾條麻繩皆固定於狻猊跨架之上,下端星散,分別牽向不同方向。各色薄紗,即懸掛在麻繩之上,密密麻麻地懸吊在燈樓四周,宛若春鈿——這個叫作牽春繩,不過張小敬並不知道,也不關心。
他關心的,是繩子本身。經過短暫觀察,他發現其中有一根格外粗大的麻繩,繩子頭拴在狻猊的脖頸處,而麻繩的另外一端,則被斜扯到興慶宮的南城牆邊緣,與堞口固定在一起。遠遠看去,在城牆與樓頂之間,斜斜牽起了一根粗線。
一個求生的念頭,就這樣莫名浮現上來。
魚腸是個很精細的人,肯定早早預留好撤退的路線,以便在啓動最後的機關後,可以迅速離開。這條路線不會是往樓下走,時間必然來不及,他的撤退通道,只能在上面,那麼手段就只剩一個:
牽春繩。
沿着這根牽春繩滑離燈樓,這是最快的撤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