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當然明白,道家的治國思想,即「無爲無不爲」,這是建立在“治人”基礎上,即要求君主與臣子都具備一定要求的道德準則,君主與臣民的道德絕無越高,道家的治國思想就越發能體現,但反過來說,道家的治國思想就很難實現,就比如當前的亂世,國與國之間爲了兼併土地而頻繁發生戰爭,在這種情況下,道家的思想就很難被君主所接受,即便被接受也難被奉爲治國的策略。
說白了,道家思想不適合用來作爲王權統治臣民的工具。
而適合作爲統治工具的,即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它源自於周禮,其本身就是爲了貴族統治庶民,只不過它提倡“仁義”,主張上位者善待下位者,而下位者則必須迎合、擁護上位者,其本質還是爲了君權統治。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這句話就已經充分闡述了儒家治國思想的本質。
至於法家,雖然法家曾主張「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其本質還是爲了維護君權統治。
且法家法家必須得到君主的支持,才能施展自己的治國抱負。
曾經,秦太子(嬴駟)犯了罪,商君衛鞅言“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決定重懲太子以表現法的威嚴,儘管後來經過旁人勸說才改爲懲罰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可結果呢,那名太子,也就是後來繼位的秦惠文王,他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衛鞅,使衛鞅這位曾經執政秦國的重臣,惶惶而逃,卻沒有一名秦人膽敢收留。
這就是法家弟子失去了君主支持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