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相比較而言,法家思想還是有治國具體可行理論的,不像儒家,從孔子時期到孟子時期,除了“仁義”、“禮德”的規範口號,基本上沒有什麼治國的策略——孟子亦是,中原國家都已經在開始實行“名田制”了,儒家那邊還在提倡過時幾百年的“井田制”,嚴重跟社會需求脫節。
因此惠盎的主張是「以法治國、以儒治人」,總的來說是比較偏向於溫和的治國策略。
而其餘道家、墨家、名家的思想,惠盎認爲不適合用在當前的世俗,所以被他放棄了,畢竟道家與墨家的思想實在是太理想化,而名家的思想又如天馬行空一般,大多隻能用來做學問增加見識,卻無法使國家變得強大。
在交流過學術後,蒙仲亦向惠盎詢問了他心中的疑惑:“阿兄,我斗膽問一句,大王討伐滕國,是爲了給齊國施壓麼?”
惠盎聽了後有些意外,不過倒也不隱瞞,點點頭說道:“大王確有這個打算。”
蒙仲聞言心中釋然,又問道:“既然如此,宋國與趙國、秦國,想必私下已有盟約?”
惠盎聞言一愣,看着蒙仲好奇問道:“是夫子告訴你的?”
蒙仲搖搖頭說道:“夫子並沒有告訴我,只是我個人的猜測。”
聽聞此言,惠盎感覺更加驚奇,便問道:“你怎麼猜到的?”
蒙仲便解釋道:“齊國乃強國,而我宋國乃中等之國,以中等之國犯強國忌諱,想必有所仗持。當今諸國,唯秦、齊最強,既然我宋國欲犯齊國,想必是從秦國那邊得到了什麼承諾,否則,此舉不符合我宋國的利益。至於趙國,倘若三晉團結一致,縱使秦國對我宋國許下承諾,想來宋王也不敢貿然冒犯秦國,顯然三晉中有一國暗中與秦,與我宋國有私下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