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過了約一年左右,孟子返回了鄒國,終於決定前往魏國。
當時的魏國,其實已經衰敗了,但不可否認,魏國一直是當世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在惠盎的族叔惠施作爲國相的那幾十年,天底下的學者皆紛紛湧向魏國,直到齊國建造稷下學宮,且惠施又被張儀取代,失去了魏國的相位,當世的“文化中心”,這才逐漸向齊國轉移。
在孟子造訪魏國前,滕國的君主滕定公逝世,滕元公滕弘繼位,他向孟子請教了治國之策,孟子便傾授了“井田制”、“王道”、“仁政”等主張。
雖然滕元公欣然接受,並兢兢業業按照孟子的主張治理國家,但孟子也明白,滕國太小了,無法真正實現他的主張,於是,他在滕國呆了兩年後,依舊踏上了前往魏國的旅途。
待等孟子來到魏國時,此時的魏國已被秦國壓得喘不過氣來,魏國當時的君主「魏惠王(即梁惠王)魏罃(yīng)」,便向孟子請教擊敗秦國的辦法。
但很可惜的是,這位魏王要的是如何儘快擊敗秦國,他需要的是孫武、吳起、孫臏這樣的兵家聖賢,而不是孟子這樣主張仁政的儒家大賢,因此,孟子沒能得到魏惠王的重視。
第二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魏嗣」繼位,孟子再次拜見魏襄王,可他發現,魏襄王遠沒有其父魏惠王睿智,既急功好利,又不肯聽取他的建議。
正好這個時候,齊國的齊威王過世、齊宣王繼位,於是孟子便離開了魏國,再次前往齊國,去求見齊宣王。
待等到二次遊說齊國失敗後,孟子返回鄒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