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宗首席弟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是說,有一隻兔子跑的時候,許多人都去追,但對於集市上售賣的許多兔子,卻看也不看。這並非不想要兔子,而是因爲那些兔子的所有權都已經確定,不能再爭奪了,否則就是違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這即是法制秩序。
其次,《李悝法》明確提出反對禮制。
這裏所說的“禮制”,即儒家竭力維護的“禮制”,它的本質是“世卿世襲世祿”,說白了,即指貴族階級壟斷經濟與政治利益的世襲權力——儒家的聖人孔子,雖然曾打破了貴族壟斷知識的局面,但孔子本人又提倡維護禮制,維護貴族世襲權力,這一點,是被法家所深深詬病的。
因此有不少法家弟子覺得,孔子不是“打破”了貴族壟斷知識的格局,而是“竊取”了本來屬於貴族權力的“知識壟斷”,並且以此成爲了貴族中的一員,以至於此後成爲了“貴族世襲”的幫兇,根本不能作爲打破“貴族世襲”的先驅。
真正打破“貴族世襲”的先驅,應該是法家,因爲法家纔是徹底打破貴族壟斷的格局。【PS:注意是貴族壟斷、而不是君主壟斷,否則就變成墨家思想了。法家也是提倡維護君王統治的。】
如果說“禮制”的本質是“世卿世襲世祿”,那麼“法制”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法制的本質,是通過“好利惡害”的人性,來建立新的穩固秩序。
“好利惡害”,這是齊國名相「管仲」提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