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丞相鄭沅第一個便跳出來反對:“北方之族,蠻夷而已,鼠目寸光,所欲不過尺寸之利,掠過即走,蝗蟲過境罷了。先帝慎起戎事,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方有今日之昌盛,如今欲起牛刀宰殺蟲豸,徭役日重,今年關中大旱,民不聊生,再施以重賦,關中必亂。關中一亂則天下危,陛下三思。”
李延照道:“匈奴連年南犯,燒殺劫掠,元初三年在雁門郡斬五千人、俘婦孺數千人,掠糧錢不計其數,雁門郡守戰死殉國。去年長驅直入到武威,殺三千人,俘婦孺千人,至瀧水之北黔首不敢定居,沃野大片田疇荒蕪。莽荒之族居無定所,爲避冬寒年年必南下,每年死傷無數,若依丞相所言由得他鬧,索性就棄了北涼、雁門、隴西三郡?待他洗劫了三郡不足供養再欲南下,便讓他燕山草場?再欲南下,不如連關中也拱手讓之?”
鄭沅冷笑道:“戎族將近百年連年南犯,何時翻過了燕山?往前一百多年翻不過,如今就要翻得過?大將軍執掌重器,爲何置我朝赫赫武威於無物,滅自己威風,漲他人士氣?”
“擁赫赫武威,卻坐視蠻夷之族劫我糧馬、戮我生民,卻不知丞相意在何爲?”
“……”
雙方各執一詞,爭持不下。
似乎各有道理,就朝中看:張紹流放、李弈落獄,趙睿統領禁軍不可能再錄尚書事。論資歷戰功,李延照最有可能錄尚書事,掌尚書檯,進入戰時進一步集權大將軍對他來說是好事。丞相不能再忍受權力進一步被分化,據理力爭也是理所當然。
放諸野看:北方遊牧之族年年南下作亂,殺戮劫掠、擄掠生民、動搖軍心、耗損國力,長此以往必成大患。雖有定好反擊的“燕山之策”,但似乎天命有異,今年關中大旱,再拿出兩千萬石軍糧去打仗實在是冒險之舉。
二人爭吵時,皇帝就端坐上首,態度曖昧。
連鄭沅說話時,他都側首靜聽,頷首稱是,一派極好商量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