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我們能堅持下去,持續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讓美國人死100萬,200萬,會出現什麼局面?有對美國瞭解的將軍麼?美國部隊減員多少就可以投降了?”
臺下有人面無表情地說:“20%以上,如果沒有援軍就可以投降了。”
“如果我們能讓美國軍人死亡200萬會是什麼局面?美國人還敢不敢繼續和我們打?他們的人民要不要起來推翻他們的政府?哪怕退一萬步美國政府要堅持打下去,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爲實現讓我們徹底投降的目標還還還準備再付出多少人的損失?如果需要300-500萬,甚至更多數量的人員損失,他們的人民還能同意麼?到那個時候雙方就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判了。”
科爾強調道:“請記住,人口是我們和英美差距最小的東西,德意日三國人口加起來接近2.3億,英美哪怕再加蘇聯人口也就是3億多,不到3.5億。我們要準備長久作戰、持續作戰。元首已斷言,對於大國打下一個兩個重要城市乃至於首都都是無法迫使對方投降的。比如俄國人,我們打下莫斯科他們就會投降麼?不會!又比如中國,貴國打下南京已快5年了,中國政府投降了麼?沒有,相反他們的抗戰意志日趨堅定。所以,我們必須調整我們整體戰略方向與思維。”
“首先,日本和中國大戰沒什麼好處,中國人口衆多、經濟薄弱,即便有些資源也難以開採,可爲了獲取這些資源需要付出多少代價?說不定收穫還不如付出多。特別是中國人多,他如果跟日本耗人口日本是耗不起的,東南亞遠比中國目標更理想,如果一定要挑選大陸國家的話,英屬印度也是比中國更好、更容易征服的對象——印度土著民族孱弱而一直被外來人征服,最近一次是被英國人統治了將近200年。如果把日本陸軍從中國撤退去進攻印度,局面就會豁然開朗。元首知道日本與蘇聯之間有中立協議,不會強求日本進攻蘇聯,但英屬印度本就是雙方共同的敵人,這是不是一個更理想的目標?
其次,現在三國同盟受制於英美海軍優勢而被迫分割開來單獨作戰,可如果我們把目光投放遠一點。從馬六甲海峽往西4000-5000海里就會進入印度洋西部地區和阿拉伯半島。那裏沒有英美聯軍強有力的武裝力量,英屬印度那點力量還不夠貴國打的。
無論美國還是英國的海軍基地距離這位置遠比日本從馬六甲過去要遠,如果雙方都從本土開始算日本也不喫虧。現在德國在北非作戰,貴國在印度洋東部作戰。只要我們打通了這段通路,完全就可以憑藉海陸優勢將雙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了——這將是軸心的焦點。其他不說,貴國需要的船舶、鋼鐵等物資就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源源不斷輸送過來,而不是像現在這麼痛苦。
屆時德國的陸軍力量加上貴國的海軍力量足以改變兩大陣營力量對比的平衡,即便英美陣營相對我們還有一點兒優勢,在軸心焦點區域是壓不倒我們的。而且我很懷疑當英屬印度被佔領後,英國還有多少持續作戰的意志。
最後我發表一下對貴國目前太平洋戰爭的觀點。從當前的作戰態勢來看,‘邀擊作戰’、‘漸減策略’已不太符合戰場邏輯,日美之間的戰鬥不會再像對馬海戰那樣通過1-2場決定性戰役然後分出最後勝負,而只會伴隨一連串的長期、持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