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在美國在東南亞尚未取得足夠的支撐點,所以他可以從澳洲出發肆無忌憚地利用兵力和裝備優勢進攻東南亞任意島嶼,日本要全部守是肯定守不住的,只能疲於奔命地應付敵人攻擊,反而存在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如果適當讓對方佔領一部分,日本軍事力量退守至關鍵樞紐,則美國人的力量相應也會分散開來,這時候印度洋攻略就顯得非常有價值了:如果美國繼續集中兵力在東南亞區域,則印度洋攻略能迅速完成;倘若美國力量轉向印度洋,則東南亞困難局面立即扭轉,日本馬上反過來可以對付兵力已分散的美據島嶼——只要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這兩個咽喉掌握在軸心手中,三國同盟就始終處於內線作戰的優勢,完全可以從容應對。”
“基於上述目標和相同邏輯,下一階段德國的戰略目標便很十分明確:在西線我們是整合、協調各國力量,發揮生產和技術優勢,增強長久作戰能力;東線是穩固局勢,扶持各獨立民族國家對抗蘇維埃暴政;南線是突擊北非和中東的英國力量,打通日德直接聯繫,獲取中東寶貴的石油資源——如果日本需要石油也可以從中東運過去。等到了德國完成統合歐洲力量,建立歐洲聯盟並使整個歐洲‘用一個聲音說話’的目標後,無論是人口、資源還是工業力量,我們都不會遜色於英美聯合體,那時候就是最終談判的時刻了。當然這個戰略方向希望諸位嚴格保密。”
科爾最後強調了一句:“如果日本願意承擔從東面進軍印度洋和阿拉伯半島的任務,則歐洲盟國可以付出相應代價,確保日本的利益與回報。”
“非常感謝特使的精彩發言,希望諸位對今天特使發表的意見進行嚴格保密——日本承受不起再次泄密的代價了。”裕仁告訴特使,“下面敝國馬上要召開國策研討會,討論、分析貴國提出的有關戰略意見,我們將在相關意見形成後通過特使向貴國轉達。”
科爾再次鞠躬感謝後退出了會場,他知道炸彈已投下去了,日本人一定會進行深入研究探討的。剛纔這番話全部是霍夫曼臨行前交代的主導意見,他不知道自己發揮得如何。不過有一點他是自信的,最起碼在元首身邊演講能力進步了不少。
只是不知道日本方面討論的結果如何呢?會不會按照元首的設想往前走呢?他既感到好奇又覺得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