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與彗星這個日本私生子輕易被採納且性能大放異彩不同,容克斯公司接收的天山艦攻麻煩則要大得多,解決起來也累得多,首先是日本原裝“護”發動機功率不夠,寶馬公司按日本圖紙生產出來的實物提升效果很微弱,只能考慮發動機換裝,而德國國內與之相當的BMW801功率差不多也是同水平(重量輕了10多公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過BMW801穩定性與無故障時間比“護”要強不少,因此寶馬公司認爲“護”這款發動機沒啥前途,拒絕花力氣再鑽研(現在寶馬手頭除了自己的後續開發計劃外,還有R-2800、榮等多款發動機要研究,實在沒有精力),而奔馳公司雖然拋出了DB系列的橄欖枝,但容克斯自家的Jumo213系列都還沒着落,況且換裝液冷發動機飛機整體氣動結構要大改,最後依然決定用BMW801D。圍繞這個前提,容克斯方面解決天山起飛的思路是兩條:第一噴水,第二彈射。
通過給發動機加裝MW-50水-甲醇燃料噴射加速系統後,發動機功率在起飛時能短暫提升200匹馬力,這用來應付離艦是足夠了——這也幸虧BMW801發動機的橫截面比“護”要小,長度雖然長了一些,但稍加改動後安裝相對容易,進風洞後的修改任務也不重。
至於第二條路又是一個大坑,天山艦攻掛彈後是個體重5噸的大傢伙,比Ju-87C還重一些,相應的航母彈射器日本沒有,德國倒是有,但天山的結構強度遠不如Ju-87,每次彈射時都很小心翼翼地生怕給機體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容克斯公司試驗了幾次之後便果斷放棄了。只有在接觸這件事以後,德國海航高層才明白爲什麼美國艦載機機體看上去總那麼笨拙,而日本的飛機看上去卻要輕巧得多,奧祕就在於此。
隨着換髮的推進,日本方面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也解決了:天山攜帶魚雷時掛架很怪,不在機腹中心線而是在偏右30公分的位置上,爲的是避開機首左側的機油冷卻器,這會導致重心不夠平衡,同樣也是難起飛的原因之一,總算容克斯利用換裝BMW801D的機會重新改成了中線掛載,這也提高了天山的起飛能力。
根據全新設計與調整後的天山終於可按照日本的技術規範飛起來了,最大速度比原來略高,達到492公里/小時,但因爲加裝MW-50系統及換裝BMW801D的緣故,耗油量大於原來的“護”發動機,最大航程從1745公里掉到1600公里。
日本方面對此興高采烈,站在他們的角度認爲容克斯公司圓滿地解決了所有問題,比彗星的結果好得多,簡直就是完美,可容克斯覺得自己花了大力氣卻收效甚微,這種5噸級的大恐龍和Ju-87C是一個檔次的,速度是更快一點(換裝最新款Jumo213引擎後,Ju-87C最大速度只能到440公里小時),但Ju-87C明顯更堅固、更經打,退一步說,哪怕項目成功上艦頂替的也是Ju-87C的份額,還要單獨安排生產線,從經濟角度而言是不合算的,所以壓根沒指望訂單,只在會議上哭喪着臉要求軍備部爲公司的勞動與付出提供一些補償。
但施佩爾笑眯眯地告訴他:“日本海軍對你們的工作非常滿意,索要經費是不可能的,昨天他們又送過來一批圖紙,希望我們幫着改進,其中有一款飛機的首選目標指明希望貴公司接手。”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