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艾森豪威爾曾以爲非洲軍會因補給和燃油制約困頓於蘇丹邊境,但德國人用內河運輸的辦法完美地解決了困境:滿載着補給、燃油和埃及步兵師的船隊從亞歷山大和開羅浩浩蕩蕩南下,無論是船隻還是燃油、補給都是英國人遺留在有亞歷山大港的戰利品,憑藉這些物資的幫助,到1月21日,非洲軍就得到了繼續前進的補給,他們的下一步思路十分清晰——沿着尼羅河兩岸一直向南推進並直撲喀士穆。
在另一個方向,巴頓率領的美國第2裝甲師和英國第78步兵師比英國人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雖然他們在索馬里登陸後遇見了當地駐守的英國部隊,獲得了急需的後勤接濟,且沒遭遇任何敵機、敵軍阻擊,但飛行堡壘裝甲旅在蘇丹港登陸並進攻厄立特里亞的消息讓巴頓敏銳地感到了危機——摩加迪沙太靠近沿海了,只要軸心組織一次登陸,不用太多部隊,只要有一個裝甲團和相應步兵,完全能夠喫掉自己手裏的這點實力。因此,他一邊收攏部隊向內陸撤退,一邊拼命呼叫蒙巴薩希望得到支援。
在飛機數量極其有限的前提下,面對救援拉姆斯登還是救援巴頓的困難抉擇,艾森豪威爾只用了半分鐘就做出了決定——該決定宣告了西路英、澳、新部隊的死刑。
按最初的想法,巴頓應當率領相關部隊去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準備在那裏積蓄力量並進行休整,但距離埃塞俄比亞最近的國境線也超過600公里,而他的部隊除了兩條腿,根本沒有足夠的運輸工具。而且在巴頓看來去亞的斯亞貝巴也是一條死路,德軍南下的裝甲部隊很明顯會把後續進攻目標放在那裏,在他的建議之下,非洲戰區最後同意他率部隊去1000多公里之外的肯尼亞並直接退往蒙巴薩。
巴頓和其餘2萬多人一樣,深一腳淺一腳走在索馬里大地上——部隊裏全部車輛加起來最多隻能搭載4000人,根本不足以讓所有人撤退,但這難不倒物流能力拔尖的美國人,他們很快想出了好辦法:整支部隊每天前進10小時,分上午、下午兩個半場,包括巴頓在內所有具備行動能力的官兵必須服從統一安排——每個半場中每人乘坐汽車1小時,步行3小時,休息1小時。巴頓將士兵們分爲5波,每次卡車運走最後一波人員,通過讓汽車來回開5趟的方式不斷向肯尼亞境內滾動前進。
心急如焚的艾森豪威爾蒐集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車輛前去接應。比起純粹步行來說,這樣的行程安排更快一點,幾乎每天能向前運動120公里左右,很多士兵抱怨,從生下來之後就沒走過這麼長的路。在這一點上,美國士兵天生存在不足,無論蘇軍、德軍都有大量徒步士兵,只有美軍官兵超過5公里以上都必須依靠車輛,這段行軍近乎要了他們的老命。
在整個過程中,爲保障巴頓部隊的行動物資供應,美國和英國的航空隊真是拼盡了全力,所有航程足夠的飛機無論是B-17轟炸機還是C-47運輸機,都從南非起飛,先到馬達加斯加島上降落補充油料,然後再從馬達加斯加轉場到蒙巴薩,最後從蒙巴薩裝載各類物資去索馬里方向空投,油料、補給、醫藥,源源不斷的物資通過空中走廊輸送到這支龐大的軍隊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