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人”是法國民衆中間最新流行的、發在內心讚美這位年老體邁的法蘭西最高領袖的新詞語。因爲貝當與德國達成了協定,收回了絕大多數被佔領土——條件是同意德國在法國與殖民地領土上自由通行;接回了100多萬法國戰俘——條件是法國武裝力量控制在50萬人以內,其餘全部解甲歸田;收回了敘利亞——法國付出了艦隊和其他一些代價;解決了比比皆是的失業問題——法國爲德國生產軍需物資,德國按公平價格付錢。
法國人回過頭來看看,發現戰爭失敗並沒有特別可怕,除丟掉阿爾薩斯和洛林外,他們幾乎毫髮無損,當一批又一批英美士兵或是在戰場上送命,或是走進德國戰俘營同時,是上百萬法國軍人從戰俘營裏平安歸來。
不管法國人民對政府持有什麼樣的批評意見,哪怕包括戴高樂在內,沒有一個法國政治家膽敢反對法國戰俘與家人團聚,法國媒體在竭力宣傳一個數字——法國是大戰主要參戰國中人員損失最小的,現在連美國的死亡人數都超過法國了,而大戰的盡頭現在看來遠遠未到。這篇新聞刊登後,所有人都如釋重負:謝天謝地,法蘭西終於不用爲這場該死的戰爭死更多人了。
因此,與德國合作非但沒爲貝當招來非議,反而被一部分媒體鼓吹爲“法蘭西復興的必由之路”,法國高層看得很清楚,法國農場主和工業資本家們在向德國輸出農產品和工業產品中撈到了很大好處,別的不說,現在德國國內幾乎沒了民用紡織、印染和服裝工業,8000萬德意志人民的衣帽鞋靴除軍隊衣着外,其餘全是由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提供的——這該是一筆多大的生意?一想到德國描繪的,包括有3-4億人口的歐洲大陸共同市場,再加上廣袤的非洲、中東殖民地與資源供給地,西歐資本家們就興奮得發抖。
法國國內政局穩定之後,困擾法國多年的失業問題也開始好轉,投奔“自由法國”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還有人偷偷摸摸脫離“自由法國”返回本土,法國國內抵抗勢力也愈加萎縮,在這個場景下要指望法國人爲盟軍的利益殊死搏殺完全是不可能的。羅斯福相中了西班牙完全不是一時心血來潮。
羅斯福說完之後一臉期待地看着赫爾,希望能從這位老朋友兼老搭檔口中聽到贊同或附和的聲音。
“我完全贊同您關於面向歐洲大陸並直接打擊德國心腹地帶的期望,不過……”赫爾考慮了好幾分鐘後說道:“我覺得西班牙恐怕很難承擔起這個任務來。首先西班牙目前沒有遭到德國侵略,加入我們的動力不足;其次西班牙軍事力量比德國弱小得多,一旦有任何我們登陸西班牙的跡象流露出來,不等援軍趕到,西班牙就會遭到德國先發制人的進攻;最後也是最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西班牙國內並不是民主政體,他們的政權體系與政治氛圍與其說接近我們不如說更接近德國,弗朗哥更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手扶持起來的政治領袖,他們有着特殊的歷史淵源……”
“您的意思是說,如果弗朗哥向我們靠攏,他會失去自己的支持者與追隨者?”
“是的,在德國目前佔據優勢的局面下,他面臨很大的內部壓力——西班牙已政變過一次,極有可能在外部重壓下再次政變。”赫爾不無憂慮地說道,“弗朗哥雖然與我們政見不同,但還算是一個明智且理性的政治家,換個激進分子上來怎麼辦?還有葡萄牙的政權,我們必須考慮連鎖反應。”
赫爾說的都是現實困難,身爲國務卿他對國際事務的處理經驗比羅斯福更豐富,一番話說得後者不由自主地連連點頭:“或許您的想法纔是對的,我有些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