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更要命的是,三條接受盟國外援支持的道路一口氣被斷絕了兩條,目前只有從遠東還能順利輸入物資,但日本人會不會掐掉這條路線現在還是未知數,就算日本繼續執行不干涉的方針,要將物資從海參崴快速運抵前線,中間的損耗與耽擱的時間高得驚人,而且運抵的物資數量也不足,根本就不夠前線需求或後方生產需要,部隊不得不忍受低劣裝甲製成的T-34坦克與德軍交戰。
華西列夫斯基比他冷靜與沉穩得多,他的觀點是:“我們都判斷出曼施坦因要發起進攻,甚至也看到他的進攻路線與我們設想的基本一致,唯一猜錯的或許是總攻時間和方式,但這種200萬軍隊的大規模交戰,一開始的突然性打擊除了能造成一些困撓,並不能顯著改變整體的戰局推演和力量對比,德國人爲什麼要打這種仗呢?”
在總參謀部準備的預案對南方集團軍羣的進攻路線是有預判的,希望能將德軍引誘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去,利用城市防線拖住德軍,然後通過兩翼的後備兵力迂迴包抄殲滅突入的敵軍並最終獲得勝利。現在曼施坦因正一步步按照這個想法來,華西列夫斯基反而犯起了嘀咕:事情真這麼簡單?如果德國人這麼容易上當的話,爲什麼這兩年來紅軍在一路潰退呢?
哪怕在1-2月份雙方彼此未開展大規模交戰這樣的時期,紅軍的表現也很笨拙:幾個方面軍曾考慮利用冬季發起過猛攻,結果在德軍堅固的防線和機動防禦措施面前撞得頭破血流,前線報告上來的傷亡、傷病、逃亡和投降總人數超過了30萬,而對面的德軍傷亡甚至不超過5萬,加上更好的運輸、醫療和交通條件,德國傷兵將來重返戰場的比例將超過60%——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
華西列夫斯基的擔憂和善意的提醒朱可夫暫時聽不進去,他現在滿腦子都是穩固陣腳、逐步後退,然後依託有利地形擋住敵人並對其進行全面反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