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羅斯福強調道:“給前線發電報,艾克、喬治和各主要軍官一定要撤出來,這次打輸和他們完全沒有關係,我們不能失去這批有經驗且與德軍交過手的軍官,他們對提升國內部隊戰鬥力具有關鍵意義。”
史汀生問道:“按現在的速度,撤退完畢還要幾天?”
“最多隻能再堅持5天。”阿諾德哭喪着臉,“我已調集所有在非洲的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投入撤退,總數高達1200多架,這段時間國內新出產的B-29和C-47持續不斷向肯尼亞方向供應,但損失實在太大,比例甚至超過了對德戰略空襲的數字。”
爲維持這條運輸補給線,年初時美國不惜停止向英國供應飛機以便全力保障需要,幾個月來前後累計調入的各類型飛機總數高達2800多架,相當於在南非同樣派駐一個第八航空隊。問題是這條路線實在距離遙遠,德軍截擊、機體損耗、設備故障、飛行員疲勞及惡劣天氣都是損失率居高不下的殺手。
這兩天冒着戰火強行搶運也完全是飲鴆止渴的做法:所有飛機不再向前線輸入補給,以前專用於油料運輸的飛機也抽調出來運輸人員,設在贊比亞中轉基地的油料庫存快速消耗,5天近乎是運輸極限。阿諾德也不敢用得太狠,畢竟從贊比亞盧薩卡空運去南非還要再飛一次,到時候如果運力不夠,等於好不容易撤退出來的部隊又淤積在贊比亞——無非是換個被俘虜的地方。
德軍戰鬥機數量短期內翻了一倍也給空運帶去前所未有的壓力,讓美軍損失率陡增,機羣損失遠遠超過補充速度。美國陸航畢竟不是超人組成的,重型轟炸機組一方面在英國大量損失,另一方面在非洲大量損失,對實力雄厚的美國人而言也不是小數目。
即便這樣搶救,救出來的也幾乎全是徒手兵——英國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只能至少還帶上了部分機槍和少量小口徑火炮,現在爲儘可能減輕分量,除食物、藥品和隨身步槍外,所有物資和裝備悉數拋棄,甚至緊急到連破壞的時間都沒有。只有到了這時,衆人才追悔當初沒有及時撤退——那時候爲維持一條體面的戰線,爲對印度洋戰事有所交代,爲能救援從埃及撤退下來的英國部隊,爲不至於一戰就潰退到南非,硬生生在肯尼亞保持了10萬軍隊,沒想到依然逃脫不了這個下場。
“撤到南非就好了。”史汀生嘆了口氣,“那裏有足夠的補給和裝備,也有比較完善的防禦措施,能夠將部隊重新武裝起來。”
其他人都搖頭,顯然對此很不樂觀:脆弱而漫長的空中通道不知最後能救援出多少部隊,這些驚魂未定的士兵要想再上戰場至少需要幾個月的休整和補充,各師戰損率奇高,完全就是要徹底重建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