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經過這番重組,與軸心對峙的6000多輛坦克當中T-34T-43佔據了80%以上的實力,倒與德國用4號全面替代2號、3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由於蘇聯輕型裝甲車輛普及率很低,因此還留有小部分輕型坦克承擔偵查、警戒、聯絡等職能,但不再投入裝甲戰,以免遭受不必要損失。
類似情況同樣發生在飛機上,巴巴羅薩開始時,軸心投入進攻的飛機數量大約是3500多架,同期蘇聯飛機超過2萬架,直接與軸心交戰的超過1萬架,經過近2年連續作戰,在軸心動輒1:7以上的高交換比情況下,蘇聯一線比較現代化的飛機還剩餘6000餘架(遠東還有將近2000架,中亞與腹地還有1000多架)。
由於蘇聯在高等級航空燃料上更依賴英美供應,現在外援斷絕後對航空兵的打擊比對裝甲兵更大。不管如何不情願,面對越來越少的燃油供應,紅軍航空部隊只能用縮小編制、減少飛行小時的辦法來應對,而後一條就更加造成飛行員素質下降。
有所不同的是,裝甲兵是德國佔了絕對優勢,但在空軍領域,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甚至斯洛伐克都有大量飛行員參與作戰,表現比地面部隊要好,在德國將已淘汰的Bf-109、斯圖卡大量輸出軸心小兄弟後,軸心各軍表現更加活躍,紅軍飛行員受到的壓力也持續加大。
雖然石油月產量已少於去年同期的德國,好在蘇聯既不必維持龐大的潛艇隊伍,也不需接濟盟友,汽車數量也偏少,因此在整頓裝甲和航空力量後,其單月油耗下降到與產出基本持平的地步,但令朱可夫憂心忡忡的是,現在天氣逐漸轉暖,取暖油需求基本不存在,如果冬天時還不能顯著改善供應條件,只怕有一大堆人會被凍死,但眼下斯大林同志似乎也顧不上這麼多。
“4月份高加索地區一線失守後,經過努力,我們沿着伏爾加河在阿斯特拉罕、斯大林格勒一線初步穩住了局勢,但形勢非常危險,裏海已成爲敵我共同扼守之處,防禦洞開。”有一句話華西列夫斯基沒說,但所有人都很清楚,幸虧裏海是個封閉海域,如果直接聯通黑海、可以通行軍艦的話,只怕德意艦隊已要展開大規模登陸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用飛機和百噸左右的小型軍艦作戰。
“這一個月來,我們發現三處無線電信號激增的地方。”華西列夫斯基用教鞭指着地圖說道,“一處是斯摩棱斯克方向,這是敵中央集團軍羣位置所在地;一處是奧廖爾附近,情報顯示是敵東方集團軍羣聚集地,這是本年度組建的新集團軍羣,定位爲東線戰略預備隊,裏面擁有大量叛軍;第三處是沃羅涅日附近,情報顯示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在那裏,其餘情況不詳。但南翼,特別是斯大林格勒以南一線反而比較平靜,平靜得有些不太正常。”
“總參謀部對敵軍可能的進攻方向有4個判斷,第一,從勒熱夫-維亞濟馬一線出擊,重新建立突出部,我認爲,可能性比較小;第二,從奧廖爾一線出擊,迂迴圖拉方向,從南線包圍莫斯科,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幾率不小;第三,從沃羅涅日出發向縱深進攻,試圖圍殲我布良斯克方面軍,這種可能性較大,但不是主攻方向;第四,憑藉優勢兵力,利用四面合圍的辦法奪取斯大林格勒。”
“四面合圍?”衆人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