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原久經戰亂,人口驟減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諸胡禍國的前車之鑑仍未行遠,對於接納胡人內遷,朝野上下俱都持以謹慎杜絕的態度。即便是有,開放的口子也非常小,實際意義並不大。
早在大業元年,溫放之便向朝廷建議,招引東胡婦人內遷,用以封犒功士。但是此前因爲限於朝廷在遼邊仍然勢弱,能夠提供的也非常有限,而且當時溝通南北的運力珍貴,也很難大規模挪用於此。
但是之後皇帝陛下私信溫放之,暗示這一想法可行,只是需要繼續補充完善。婦女雖然體力所限不如丁男可用,但在一些固定的領域,仍是非常珍貴的人力資源。
別的不說,一旦這一渠道打通,最起碼江東那些大紡織工坊是樂於接收這些人力。而且天中大量新貴門戶,也都需要這些東胡奴婢以維持生活。
遼邊生活維持本就辛苦,一些小的部族爲了維持存在,婦女也要承擔繁重的勞作甚至持械戰鬥,處境可謂悲苦。將這些人組織起來輸送往中原,對於她們本身也絕對是處境的改善,不必有什麼道德上的負擔。
因是關於這一點,胡潤與溫放之這對遼邊軍政首長可謂達成高度共識,很快便着手推行起來。
胡潤的平遼大都督府是通過懲惡誅罪等軍事手段,打擊那些罪證確鑿的東胡小部落,以擄取東胡婦人。
平州刺史府則不方便直接出面,溫放之只能約談那些往來遼邊的國中豪商們,鼓勵他們以財貨購買,只要能夠將人運回天中,除了本身利得,還能得到州縣官府的一定補貼。
眼下的東胡諸部,絕大多數都還沒有立足長遠的發展計劃,更看不出這是一條糖衣包裹的絕戶計,非但沒有有所警覺,反而欣欣喜樂於又開闢出一條穩定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