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彈怕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日一早,公孫珣就以孝道爲理由寫了一篇言辭懇切的辭呈,然後又從商號中叫了一個馬術不錯的賓客,讓他快馬送去塞外的郡治陽樂城,到那裏自然會有在郡中爲吏的族內長輩替他轉呈趙太守。
畢竟嘛,一回家就辭職這種事情雖然有些不甘,但總歸是自家老孃的安排,而且理性也告訴公孫珣這個安排還是頗有道理的。
等目送此人出城後,公孫珣就立即去圍觀了自家老孃那‘名垂千古’的事業,也就是所謂雕版印刷的第一次實驗……呃,說到這裏就不得不稱讚一下蔡邕的名聲,並感嘆一下遼西這破地方的荒僻了。聽說是要翻印蔡伯喈手錄的七經,呼啦啦城裏一多半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圍觀。
從縣君到族中長老一個不落!
然而,公孫珣也好,公孫越也罷,皺着眉頭看那個所謂的雕版印刷,卻是越看越無語。
因爲,公孫大娘口中這個所謂會改變全天下風貌的‘雕版印刷’,怎麼看怎麼覺得跟洛陽刻立石經所用的‘捶拓法’好像沒什麼兩樣。就是多折騰了兩次,把陰文範本給像刻石經一樣刻到一塊棗木板上而已,最後再反拓到紙書上罷了!
只能說,這麼做好像確實比抄錄方便的許多,但你要說有什麼特別精巧新奇的技術……似乎也沒有吧?
而且很明顯的,前面的捶拓和雕刻非常利索,幾位老石匠稍微適應了木材以後,僅僅是花了大半頭功夫就各自雕刻出了一塊《詩經》的陰文木板,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進行着雕版的製作。
然而,就在衆人以爲要萬事大吉的時候,從傍晚開始的印刷工作卻陷入到了停滯,因爲一上手才發現這墨汁是有大問題的……污字未免太多了些,中間調整了很多次,又是加油、又是調整濃稀的,反正折騰來折騰去一整天都沒弄出一個像樣的結果來。
於是乎,第二天再搞的時候,來圍觀的人一下子就少了一大半,縣君這次沒來,只是讓縣丞爲他代勞,而族中實際主事的元老,也就是公孫珣的二爺爺也沒再來,只有他孫子公孫範跑過來繼續圍觀……這裏多扯一句,公孫珣爺爺那輩長子早夭,實際上的嫡長一脈主事人就是這位擔任過上谷郡太守的二爺爺了,而公孫範也纔是公孫氏的嫡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