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身爲退役唐軍的孫永達很熟悉這個告身,他一入手就知道東西是真的,打開一看,相貌描述也對的上。
當下村正官人拿出一頁公函,用拙劣的書法寫下:“今日有長安禁軍火器左營右旅中聯中隊中都都頭趙慶,回本村探親,特此證明。洪武六年臘月二十八酉時。金灣村公所。”
寫完之後,村正用印,簽下“孫永達”三字。然後吹吹墨跡,小心的遞給趙慶,“武長官人請收訖。”
他的字雖然寫的不好,可辦事速度很快,乾脆利落,又不失細心,顯示出退役唐軍的幹練之風。
“謝過村正官人。”趙慶接過來收好,“兄弟這次回鄉,看見鄉中變化不小啊。馬路從縣城一直修到鄉中,蓄水塘也變成了大水庫,鄉親們的日子也好多了不少。”
孫永達笑道,“可不是麼?村中老人都說,就是當年前宋光景好的時候,也沒有眼下聖天子在位來的好過。”
“這百姓日子好過還不止,就是這鄉中人心,也清正肅然了不少。百姓們沒有再溺殺女嬰的,沒有橫行鄉里的,更沒有山匪水盜了。我管着一村之政,可從未有人給我送禮行賄,也無人敢向鄉正縣令行賄,這天下教化,可謂大變啊。”
能不大變麼?行賄可是害官罪,可是失貞叛道、降籍爲奴的罪名。誰敢向官員教師送禮,一旦被舉報查實,就徹底完了。而得利的卻是舉報者。
至於受賄,同樣是失貞叛道,不但官職不保,就是一等國民的身份也要被剝奪。同僚舉報你,卻立刻能以衛道鋤奸的功勞升官。
御史臺和大安府,州牧府,警部等衙門的銅簋,設到了縣一級。郡守衙門的銅簋,設到了鄉一級。縣衙的銅簋設到村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