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
這段事接着前面“表哥撿到的寶物”,是表哥在90年代初的經歷。那陣子他還是社會青年,待業了好幾年找不到好工作,擺過租賃小人兒書的攤子、賣過羊肉串,還開過檯球廳和錄像廳,但哪樣也做不長久。
有一年,表舅逼着表哥學門手藝,以便今後安身立命,也就是跟個南方師傅學煮狗肉,表哥被家裏人嘮叨得想死的心都有,按着腦袋不得不去。從此師徒倆每天晚上,在城郊一條很偏僻的馬路邊擺攤兒,那地方早先叫“馬頭娘娘廟”,這是民間的舊稱,解放之後不再使用,據說此地怪事極多。
馬頭娘娘廟這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地名,當然也有講兒,往後再細說。先說這位賣狗肉的老師傅,老師傅是江蘇沛縣人,祖上代代相傳的手藝,天天傍晚蹬着輛三輪車,帶着泥爐和鍋竈,有幾把小板凳,還賣燒酒和幾樣滷菜,挑個幌子“祖傳沛縣樊噲狗肉”,買賣做到後半夜才熄火收攤兒,專門伺候晚歸的客人,天冷的時候生意特別好。
表哥曾聽老師傅講過“樊噲狗肉”的來歷,做法起源於兩千多年以前。樊噲本是沛縣的一個屠戶,宰了狗煮肉賣錢爲生,後來追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成了漢朝的一員猛將,他賣的狗肉是土生大黃狗,用泥爐慢火煨得稀爛,直接拿手撕着賣。
當時漢高祖劉邦也在沛縣,雖然充着亭長的職務,卻整天遊手好閒,賭錢打架,下館子喫飯從來不給錢,他最喜歡喫樊噲賣的狗肉。打老遠聞見肉香,便知道樊屠戶的狗肉熟了,一路跟着味道找到近前,每次都是白喫不給錢,還跟人家流氓假仗義。
樊噲是小本買賣,架不住劉邦這麼喫,礙於哥們兒義氣,也不好張嘴要錢,只得經常換地方。誰知劉邦這鼻子太靈了,不管在城裏城外,只要狗肉的香氣一出來,劉邦準能找着,想躲都沒處躲。
最後樊噲實在沒辦法了,乾脆偷偷摸摸搬到江對岸去賣狗肉,他合計得挺好,這江上沒有橋,船也少得可憐,等劉邦聞得肉香在繞路過江,那狗肉早賣沒了。可劉邦是漢高祖,真龍天子自有百靈相助,竟有一頭老黿浮出江面,載着劉邦過江,又把樊噲剛煮好的狗肉喫了個精光。樊噲懷恨在心,引出江中老黿,殺掉之後跟狗肉一同放在泥爐中煮。
至於“老黿”到底是個什麼生物,如今已經不可考證了。有人說是傳說裏江中的怪物,有人說其實就是鱉,也有人說是看起來像鱉的一種元魚,現在已經滅絕了。但別管這東西是什麼了,反正樊噲把狗肉和老黿放在一起煮,香氣遠勝於往常,聞着肉香找上門來的食客絡繹不絕,樊噲的買賣越做越好,他也不好意思再怪劉邦了,任其白喫白喝。
從此樊噲狗肉成了沛縣的一道名喫,往後全是用老鱉和狗肉同煮,配上丁香、八角、茴香、良姜、肉桂、陳皮、花椒等輔料,盛在泥爐瓦罐當中,喫起來又鮮又爛,香氣撲鼻,瘦的不柴,肥的不膩,而且按傳統古法,賣狗肉不用刀切,一律用手撕扯。據聞是當年秦始皇害怕民間有人造反,將刀子全部收繳了,樊噲賣狗肉的刀也未倖免,所以這種手撕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