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爲楊貴妃的姐姐,也是唐朝最風騷、最決絕的女人,虢國夫人之奢華不輸給此前的高陽公主、安樂公主,及至出行,金車寶馬,香飄十里,經久不散。當時,楊氏一門具得富貴,競相爭比,各起豪宅,虢國夫人就廣購地產,建了多所別墅。長安宣陽坊奉慈寺,就曾是虢國夫人之宅。後來,安祿山起兵,長安陷落,因虢國夫人之宅最奢華,於是將這裏改爲新政權的辦公場所。
在古人心目中,奢華不是一個帶有過多貶義色彩的詞語。對一個貴族婦人來說,有條件享受奢華,她是沒有理由拒絕的。至於風騷,對虢國夫人本人來說似乎也沒什麼錯。人家是女的,還不允許風騷麼?從對女性的終極審美而言,風騷是必需的。每個女人都應該具有一種健康的風騷。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女性的特質。至於虢國夫人的風騷是否健康,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她是個決絕的女人。
說她決絕,是因爲她的死。
安史亂起,唐玄宗帶着楊貴妃從長安出逃,行至馬嵬坡發生軍士譁變,宰相楊國忠被誅,楊貴妃自殺。與此同時,在另一個方向,縱馬出逃的虢國夫人也被地方武裝包圍了。夫人先是將兩個兒子刺死,後又揮劍自殺,頸部被切了個大口子,但人卻沒死掉。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用利刃切開自己的咽喉。多日後,虢國夫人死於傷口復發。其死如此暴烈,可見她的性格是複雜的。
唐朝時,具有鮮卑血統的皇家注意對貴族進行騎射訓練,虢國夫人當時就是諸貴族婦女中騎射的佼佼者。在一次盛大的春遊曲江的出行中,被隨行的宮廷畫師張萱繪成《虢國夫人遊春圖》。
畫面中,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物佈局非常講究:遊春人物共乘八匹駿馬,前三匹呈“一”字排開,第一匹馬和第三匹馬上,坐的是作爲前導的內官,着男裝,但從面相上看,應爲女子。這切合了盛唐時女子多着男裝的風尚。第二匹馬上,是一個模樣俊秀的丫環。隨後的兩匹馬並行,靠近觀衆視野即畫面中間的,正是虢國夫人。與她並行的,是其姊妹韓國夫人。再往後,三匹馬也是並行。中間騎馬者,是個抱着小孩的保姆,左右乘馬者分別是丫環和內官。
虢國夫人的裝扮和麪容,集中體現了唐朝貴族婦女的特點:面龐圓潤,體態豐滿。不上濃妝,與遊春主題貼切。烏髮高挽,成流行的墜馬髻。着淡綠色窄袖襖,低胸的桃紅色拖裙,純白色綾紗披肩和束腰。微露的錦鞋,亦顯華貴。張萱畫仕女最善用色,尤其是用硃色暈染耳根,所以筆下的夫人嬌羞可愛,顧盼流波,呼之欲出,讓人彷彿一下子回到長安郊外的曲江春光裏。
《虢國夫人遊春圖》當然是一幅傑作。後世談到張萱時也首推其仕女畫。但你要以爲張萱僅僅是一個仕女畫家就錯了。張萱雖善畫仕女,但在當時最著名的一幅作品,卻是不爲後世所知的山水畫。這幅作品歷經坎坷,躲過了安史戰火,大亂初定後的一天,得以重現天日。
對此,《酉陽雜俎》作了獨家記載:
翊善坊保壽寺,本高力士宅,天寶九載,舍爲寺。初,鑄鐘成,力士設齋慶之,舉朝畢至,一擊百千,有規其意,連擊二十杵。經藏閣規構危巧,二塔火珠受十餘斛。河陽從事李涿,性好奇古,與僧智增善,嘗俱至此寺,觀庫中舊物。忽於破甕中得物如被,幅裂污坌,觸而塵起,涿徐視之,乃畫也。因以州縣圖三及縑三十獲之,令家人裝治,大十餘幅。訪於常侍柳公權,方知張萱所畫《石橋圖》也。玄宗賜高,因留寺中,後爲鬻畫人宗牧言於左軍,尋有小使領軍卒數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進入。先帝好古,見之大悅,命張於雲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