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酉陽雜俎》中記道術的故事,被歸在“壺史”“玉格”兩門。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昔費長房爲市吏,見王壺公懸壺於市,長房從之,因而自遠,同入此壺,陷淪仙路。”在古時,壺是作爲道家的一個象徵而存在的。至於“玉格”,這倆字是道教用語,最初指玉製筆架,又指書架,後泛指道教之書。在這兩門中,講到了不少道家的祕密,比如尸解,比如太陰煉形:“人死形如生,足皮不青惡,目光不毀,頭髮盡脫,皆尸解也。白日去曰上解,夜半去曰下解,向曉、向暮謂之地下主者。太一守屍,三魂營骨,七魄衛肉,胎靈錄氣,所謂太陰練形也。”
先說這裏提到的尸解。
尸解是成仙的一種形式。最高境界是白天尸解,被稱爲上解;傍晚尸解,則屬下解。上解的特點是屍骸消失,真身已經成仙;下解的特點是,成仙后,屍骸轉化爲一件物體。但也有一種說法,即無論上解和下解,修煉到一定程度後,要想成仙,都必須假借一物。
按《雲笈七籤》的說法,可假借水、火、杖……比如,成仙之前,抱木而臥,如此等等。
據傳武則天的侄子武攸緒就是尸解成仙的:“武攸緒,天后從子,年十四,潛於長安市中賣卜,一處不過五六日。因徙升中嶽,遂隱居,服赤箭、茯苓。貴人王公所遺鹿裘、藤器,上積塵蘿,棄而不用。晚年肌肉始盡,目有紫光,晝見星月,又能辨數里外語。安樂公主出降,上遣璽書召,令勉受國命,暫屈高標。至京,親貴候謁,寒溫之外,不交一言。封國公,及還山,敕學士賦詩送之。”
史上的武攸緒是唐朝著名隱士,少年時即好學道,身懷奇術,曾於長安擺攤爲人占卜,每每靈驗。找他算命的人趨之若鶩。則天掌權,攸緒被封爲王,但不爲所動,最後隱居嵩山。武則天死,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姓親屬皆遭不測,唯武攸緒高蹈避禍,躲過劫難。在中嶽隱居的日子,武攸緒除登山採藥外,就是在石室裏修煉形神。
唐中宗復位,李家皇帝對武姓諸人頗恨,但唯獨對武攸緒尊敬有加;後及安樂公主出嫁,朝廷召他入朝參加婚禮,攸緒勉強從命。嵩山修煉多年的他,仙風道骨,鬚髮皆白,身着寬大的道服,入長安城時,人們都以爲是仙人下凡。在長安,無論是面對皇帝,還是昔日的同事,除客氣一下外,絕不廢什麼話,所謂“寒溫之外,不交一言”。
在長安,武攸緒又被封爲國公,不就而還嵩山,繼續修煉。在晚年,其外形令人恐怖:“肌肉始盡,目有紫光,晝見星月”。人們在好幾裏地外說話,他都能聽得見。最後,他尸解成仙而去。
上面提到的太陰煉形,就是促使達到尸解的手段。說白了,煉形就是一種養屍術,通過內在修煉,控制體內諸神,實現尸解成仙的目的。道家煉形法共有六類:太陽煉形、太陰煉形、金液煉形、玉液煉形、內視煉形、真定煉形。太陰煉形是其中之一。古時月亮別稱太陰,又爲女性代名詞,在道家裏,太陰煉形指根據女性特點進行修煉,“先煉形,而後煉神”,特點是“以血化氣”,不同於太陽煉形的“煉精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