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通過太陰煉形,可保持屍骸面容不改,頭髮和指甲照常生長。
道士周隱遙,自稱是西漢初年著名隱士甪里先生之後,隱於鎮江焦山,專門學太陰煉形之道,最後逝於崖窟中。死前,囑其弟子:“檢視我屍,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後,若再生,當以衣裳衣我。”六年後,打開崖窟,發現其屍潤澤,鬚髮如生。十六年後,其人又死,七年後再復生。如此三回,近八十歲,貌如三十。
李世民曾召見過此人,專門詢問煉形之術,周有個很好的回答:“臣所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利唯一身。帝王修道,一言之利,萬國蒙福。得道之效,速於人臣。區區所學,非九重萬乘之所修也。”意思說得很明白了。
修太陰煉形術的,多在山川曠野,因爲可吸收日月精華:“朱道士曾遊青城山丈人觀,至龍橋,見巖下有枯骨,背石平坐,按手膝上,狀如鉤鎖,附苔絡蔓,色白如雪。雲祖父已嘗見,不知年代,其或煉形濯魄之士乎?”
這具枯骨顯然正在修煉形術。
再看一個更具體的故事:陝西岐州人於凝,生性愛酒,往來於邠州、涇原間。一次去訪老友,在莊上住了十多日,每日都喝酒,人已昏昏然。這一天,童僕提醒於凝:該回家了。於寧叫童僕先行,自己又睡了會兒,才告別主人,踏上歸途。
當時,正是孟夏時節,田野中麥色青潤,於凝信馬而行。走了一段路,酒勁還沒全散的他,見前面有“嘉木美蔭”,於是想休息一下。下馬後,他藉草而坐,剛坐下,就發現所乘之馬,不時往南張望,並打着響鼻,像看到什麼可怕的景象,所謂“鼻息恐駭,若有睹焉”。
於凝慢慢轉過頭去:“百步外,有枯骨如雪,箕踞於荒冢之上,五體百骸,無有不具,眼鼻皆通明,背肋玲瓏,枝節可數,凝即跨馬稍前,枯骨乃開口吹噓,槁葉輕塵,紛然自出。上有烏鳶紛飛……”
於凝藉着酒勁,翻身上馬,欲上前細看。就在快走近時,那枯骸突然張開嘴,朝他吹了口氣,一時間,枯葉灰塵瀰漫開來,天空中鴉梟紛飛。於凝竟又靠近了些。就在這時候,枯骸突然從墳墓上“悚然挺立”而起。再後來,那枯骸站起身,孤獨地慢慢走去。
這是一個有驚無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