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 / 葉聖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了前一講文話,說明文和敘述文的分別也就不難明白。
敘述文所講到的是事物的變遷,或者說經過情形。事物的變遷和經過情形也許近在當時,也許遠在古代,也許是作者所身歷,也許從傳聞得來,總之佔着或短或長的一段時間,有着或簡或繁的一番進展。如果這變遷沒有發生,作者當然無從寫作;這變遷既已發生了,作者要把它告訴別人,這才提起筆來。所以,敘述文和記述文同樣,是取材於外界的。即使像小說和寓言,其中事實往往出於虛構,並不曾在這世界上真實發生過,但作者寫來像記載真事實一樣,自己又不表示什麼意見,分明是取材於外界的格式。故而小說和寓言也還是敘述文。
另外有一種文章也講到事物的變遷和經過情形,但並不就此爲止,文章的主腦也不在此而在別的部分。譬如,講到某一回戰爭,更推求它的所以發生的原因、此勝彼敗的理由,以及給與各方的影響,那推求的部分並且佔着文章主腦的地位。這就是表示作者對於這回戰爭的理解,不僅記載了發生於外界的事實,而且寫出了存在於內面的東西。不用說的,這樣的文章是說明文。
在這裏我們還得把小說、寓言等東西說一說。小說、寓言等東西往往是作者對於人生、社會有了一種意見才虛構出來的,爲什麼不說它們是說明文呢?回答是這樣:小說、寓言等東西固然表示作者的意見,但表示的方式和說明文絕不相同。那是藉着事實的本身表示;使讀者知道了事實之後,自己悟出其中所含的意見來。作者決不在敘述事實的當兒突然露臉,說着“這是怎樣的”“這事情的關係怎樣”一類口氣的話兒。因此,從形式上看,只見作者在那裏報告,自己並沒有表示什麼意見,那當然不是說明文了。
再就前面所舉的例子來說。要說明某一回戰爭所以發生的原因、此勝彼敗的理由,以及給與各方的影響,往往須敘述這回戰爭的大概情形以及連帶發生的有關事件。這樣,才能使讀者按照事實來理解作者所理解的。除非這回戰爭的經過情形已是“誰人不知,哪個不曉”的了,那纔不必再行敘述,徑自說明作者的理解就得了。但這樣的例子是很少有的。所以,這一類的說明文常常包含着敘述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