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是實相。你無法說出個所以然,也無法用言語表達。印度稱之爲梵,既不存在又無所不在,萬物都蘊涵着它,仰賴着它。梵非人非物非因,沒有任何屬性,超越永遠與無常、整體與部分、有限與無限。梵就是永恆,無關乎時間,代表着真理和自由。”
“天啊!”我心裏暗自叫道,但對拉里說,“但是這種純屬知識的概念,要怎麼用來安慰受苦的人類呢?大家總希望有個親近世人的神,遇到困難時可以向他尋求慰藉和鼓勵。”
“或許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有了更宏觀的視野,就曉得要在自己靈魂中尋求慰藉和鼓勵。我認爲,敬奉上帝是古代爲了祈求神明息怒所遺留下來的習俗。我相信神存乎我心,果真如此,那我要拜誰呢?拜自己嗎?人類精神發展分成不同階段,因此對印度人來說,梵就是以梵天、毗溼奴、溼婆等百種名稱呈現的。梵既存在於自在天之中,也存在於烈日底下農民所供奉的不起眼物品之中。印度的神明衆多,只是方便讓人理解,真我與超我其實是一體。”
我若有所思地看着拉里。
“我好奇的是,這麼嚴肅的信仰怎麼會吸引你。”我說。
“這麼說吧,我一直覺得創立宗教的人有點可悲,必須信仰他們才能獲得救贖,好像得仰賴別人的信仰,才能對自己產生信仰。這讓人想起古代的異教神,如果少了信徒祭拜,就變得日益憔悴。吠檀多派的不二論,不要人單憑信仰照單全收,只要人熱切地去理解何謂實相,而體驗神的方式,無異於體驗快樂或痛苦。就我所知,印度有好幾百人自認達到這個境界。我覺得很滿意的是,可以通過知識來獲得實相。印度許多賢者後來也認知到人類的軟弱,承認也可以運用愛和工作獲得救贖,但是他們從沒否認過,唯有知識才是最崇高又艱難的途徑,因爲知識仰賴人類最寶貴的能力,也就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