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跟隨沃森教授研讀勞倫斯的我,身份只是一介普通訪問學者,等同英文進修生而已,要做的只是選修旁聽一些博士和碩士課程,不參加考試,因此也不交學費,保持出勤即可,而作爲導師的沃森對我沒有任何義務和責任。但沃森教授給了我這個來自中國的進修生特別的關照,主動提出每週專門撥出一小時的固定時間回答我的問題。習性散漫的我,這次必須爲了他的“答疑”而發奮研讀,準備出一些值得他回答的專業問題,否則便覺汗顏,丟了中國勞倫斯學者的臉面。每次外出參加有關學術活動,沃森教授都會用他的車子送我回在普通住宅區裏租的房子。我向他表示感謝,他會幽默地說他倒要謝我,否則他就沒有機會來英國勞動人民的住宅區看看。是沃森教授的善意垂教和特殊的待遇,“逼”我進步,這一點我不曾向先生坦白,估計他一直認爲我是個自覺勤奮的學生。想來真是自慚形穢,也深感幸運之至,不知我前生如何修下了恁好的緣分,窮困潦倒時有貴人相助點撥,不思進取時有貴人呵護揚鞭。沃森教授的鞭策便是典型的一例。
2000—2001年在勞倫斯故鄉一年的逗留,使我在感性上深刻體驗了英國特別是英國中部地區的生活和風物人情,對我翻譯這部紮根於此的生命之書無疑是一種必須。我曾說過,我研究勞倫斯的路數實在是過於奢侈了。但嚴格地說,翻譯研究一個外國作家,如果有條件,確實需要親歷他的故鄉,最好是能夠追隨他的腳步將他走過的路親自走上一遍。只從書齋到書齋,翻譯和寫出的文字總嫌蒹葭,讀者可能感覺不出,但譯者方寸間的隔膜自知薄厚。因此我慶幸自己有過那麼好的機會,去了勞倫斯去過的很多地方:英國,意大利,德國和澳洲。這樣一來,每每翻譯或評論他的作品時,我的眼前總是有一幅幅靈動的風景浮現,總有房屋、森林、街道讓我觸摸,總有風有雨有山光水影幻化身邊。因此我感到我筆下的翻譯和研究文字就有了生命質感和張力。我慶幸我的奢侈,我慶幸能做這樣的外國文學譯者和研究者。同時我感謝爲我提供了遊歷機會的國內外機構和朋友。
本譯本根據1994年企鵝公司出版的劍橋1993年版的平裝本譯出,意譯了書後絕大部分註解並針對中國讀者可能的閱讀障礙增加了一些譯者註解,這些譯註得益於我多年來對勞倫斯的研究,亦得益於我在勞倫斯故鄉的生活常識——我願意把我讀書得來的和在英國生活中得來的與本書有關的知識都通過做注來與讀者分享,幫助讀者貼近作品,這些是原著的註釋所不能提供的。譯者所撰的註解條目散落於翻譯的註解條目之間,但都一一列出,如有錯誤,文責自明,以免牽連原注。
本文在隨本書出版前已經部分發表在《書屋》雜誌並收入拙作散文集《寫在水上的諾貝爾》(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本次出版前又有修改增刪。
註釋
【1】 侯維瑞著《現代英國小說史》,1985上海外語教育版。
【2】 見拙譯《一個天才的畫像,但是……》1989天津人民版,P.426。
【3】 林語堂《讀勞倫斯》,載《人間世》,1934年,19期,P.34。
【4】 克默德《勞倫斯》,1986三聯書店版,P.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