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一天你專門反對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麼緣故呢?”
“你還不知道?我一向就討厭你的,——不但我,我們。”
“你那時之前,早知道我是誰麼?”
“怎麼不知道。我們到橫濱,來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麼?你看不起我們,搖搖頭,你自己還記得麼?”
我略略一想,記得的,雖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時是子英來約我的,說到橫濱去接新來留學的同鄉。汽船一到,看見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將行李放到稅關上去候查檢,關吏在衣箱中翻來翻去,忽然翻出一雙繡花的弓鞋來,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細6地看。我很不滿,心裏想,這些鳥男人,怎麼帶這東西來呢。自己不注意,那時也許就搖了搖頭。檢驗完畢,在客店小坐之後,即須上火車。不料這一羣讀書人又在客車上讓起坐位來了,甲要乙坐在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讓未終,火車已開,車身一搖,即刻跌倒了三四個。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裏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自己不注意,也許又搖了搖頭。然而那羣雍容揖讓的人物中就有範愛農,卻直到這一天才想到。豈但他呢,說起來也慚愧,這一羣裏,還有後來在安徽戰死的陳伯平烈士,被害的馬宗漢烈士;被囚在黑獄裏,到革命後才見天日而身上永帶着匪刑的傷痕的也還有一兩人。而我都茫無所知,搖着頭將他們一併運上東京了。徐伯蓀雖然和他們同船來,卻不在這車上,因爲他在神戶就和他的夫人坐車走了陸路了。
我想我那時搖頭大約有兩回,他們看見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讓坐時喧鬧,檢查時幽靜,一定是在稅關上的那一回了,試問愛農,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們帶這東西做什麼?是誰的?”
“還不是我們師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東京就要假裝大腳,又何必帶這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