糰子來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早日把修挖泄洪的暗河提上日程,秦箏昨夜找出相關數據,先對這些數據做了初步處理後,第二天帶着懂珠算的官員們算了整整一天,懂筆算的只有秦箏一人,需要計算的數字又太過龐大,她教了幾位在算術上頗有天賦的官員筆算方法,讓他們跟自己一起算。
其他官員則拿了十幾把算盤拼接着算,計數的紙張都用完好幾摞。
算完後,覈對珠算同筆算的結果,因爲第一次算出來的結果兩者差異頗大,又重算了兩次,結果總算是吻合了。
魚嘴堰的蓄水量和大渡堰不相上下,青州所存的卷宗裏沒有魚嘴堰的相關水位數據,秦箏便用大渡堰的水量做了估算。
大渡堰水域佔地十萬畝,最深處的水位達30丈,淺水位處也有十丈深,摺合計算下來,蓄水量保守估計得有十三億立方米。
元江主幹道的泄洪能力,在前幾十年還可達到八萬立方米每秒,但近幾十年來,下游地處平原,河道拓寬,流速減緩,泥沙沉積,以至河牀升高,泄洪能力大打折扣。
水庫的水若是一下子全湧入元江,元江主幹道只能泄掉一半的洪水,另一半必須從暗河走。
相當於他們得在短短兩月內,挖一條泄洪能力不亞於元江主幹道的分支河道,在沒有一切新進科技和機械做工的古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秦箏和懂水利工程的官員們一番合計,都覺得比起挖一條五成泄洪能力的暗河,趁着眼下的枯水季節,打撈元江下游沉積的泥沙,將元江的泄洪能力恢復到七成,她們再開挖一條三成泄洪能力的暗河,更爲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