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魯肅生在東海郡,那兒好歹是溫暖膏腴之地,第一次看到如此慘狀,也是頗爲不忍。
他讓下屬的小吏們立刻開始宣傳:
“劉府君開賑了,願意種地還債的都來聽聽。劉府君從軍糧中撥出口糧,每丁每日一升粟,秋收後還兩升。朝廷租給耕牛,牛租爲收成的四成。缺乏農具和種子的另算。
願意屯田的最多可佔荒田百畝,先到先選,取竹籌佔田。渝水兩岸的田土都是熟田爲主,當年就能有收成的,可不要錯過了。”
如果是開坑完全沒人種過的荒地,魯肅開出這樣的條件當然很少會有百姓答應,因爲第一年開荒基本上種不出什麼東西。
但大小渝水兩岸本來就是熟田,只是因爲戰亂、百姓逃散、本地人也被搶光了種子和口糧,這才導致的荒廢,地質本身不差。
遼西走廊四百里長,也就靠近大小渝水沿岸這幾百平方公里的耕地質量好了,仔細丈量算算,起碼相當於後世一兩百萬畝,摺合漢畝七八百萬(漢畝一畝只有不到現代0.3畝,漢朝默認百姓每丁佔田百畝,摺合後世27~28畝)
所以哪怕按照每正丁佔田百畝計算,這些地也足夠安置八萬人了。如果能進一步把對岸和大渝水的田也開發出來,渝水中下游滿足二三十萬壯丁耕種不是問題。
劉備原本帶來了兩萬俘虜民夫,再加上這兒三四萬流民,光小渝水西岸是可以安置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