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素也發現,在這些山谷屯田點,只要不是冬天,蘿蔔能佔到百姓口糧的將近一半,也是非常不容易了,但誰讓蘿蔔可以在坡地上種呢。難怪歷史上日本那種山地國家,白米都是上供給大名的,農夫幾乎靠蘿蔔解決大半生計,蜀地的地理困難程度跟日本山區差不多,竟也不約而同自然選擇出了蘿蔔代糧。
蔡邕看到這一幕時,還非常詫異,忍不住肅然起敬:
“劉府君真乃至仁君子,愛民如子。居然給這些墾荒百姓免去稅賦徭役,即便大軍過境也不無償徵糧,只是用鹽鐵錢財買糧。如此,劉府君如何籌措軍需?”
李素微笑解釋:“蜀道之中,不比它處,運輸損耗,遠勝徵收所得,所以要儘量與民休息,減少徭役運輸。在漢中盆地種出四斛糧食,要運到長安只能剩一斛。所以半路上的一斛糧,事實上價值是遠遠超過南鄭縣城裏的一斛糧的。
將來如果沿着西漢水河谷,在這些原本沒人耕種的山坡地上,開出‘梯田’之法,大軍可以通過‘走到哪兒喫到哪兒’解決一部分軍需,不比大費周章先徵收上去賺?所以哪怕免稅鼓勵沿河谷墾荒,最後花錢買回來,朝廷也不喫虧。”
蔡邕好歹已經算漢末文人當中數學比較好的了,順着李素的思路往下稍微一算,就發現果然很有道理,不由讚道:
“賢婿真乃治世之才,老夫到了巴郡,定然也要設法借鑑,與民興利。聽說巴郡唯有江州、永安等沿江各縣相對開化,巴西之地板楯蠻比漢人還多。那些蠻人不耐稅賦,要是能想出不必徵稅而巧用板楯蠻民力的妙法,定然功德無量。”
李素隨口點撥:“這有何難?讓他們父子、兄弟之間,五丁抽一常年當兵,其餘四個正丁就免除稅賦,以親人的兵役抵稅,讓他們幫着養當兵親人的妻小。
如此,可大幅降低對板楯蠻的管理成本,也省去了先徵稅後發軍餉的複雜損耗。蠻兵在軍中只要給口吃穿就行,打了勝仗也不用賞錢,反正他們在外也花不了什麼錢,給酒肉犒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