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到了明清兩朝,就變成“一世一元制”了,也就是一個皇帝一輩子就一個年號。
這纔有了後人用年號指代皇帝的稱呼方式,有了“永樂皇帝”、“嘉靖皇帝”、“崇禎皇帝”、“乾隆皇帝”這種說法。
但絕大多數沒學過正統論的人,對於“一世一元制”的出現,只是記了個結論。
哪怕歷史系考生,考試也就考這麼一個概念和事實,沒去細究過其中的正統哲學原理。
事實上,“一世一元制”在朱元璋的時候剛出現,就是跟“殿興有福”高度捆綁的。
畢竟歷史上“殿興有福論”就是劉基宋濂方孝孺這仨弄出來的,一世一元也是他仨弄的。
一世一元這種制度,就代表年號從“天人感應”時代的對天負責,改爲對人負責。
因爲對人負責,所以人沒換年號就不換,跟從此是否“天數有變、神器更易”無關了。
很多無知之人還小看“殿興有福論”,說什麼“也就明朝用用,到了清朝怎麼沒見中央朝廷大張旗鼓宣揚‘殿興有福’?”
其實有些東西哪用刻意全面宣傳,畢竟你宣揚那些明朝的學者個人的地位,對清的統治者也沒直接利益,那當然是借對他最有價值的部分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