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後,再把作爲“熔劑”的賤價重金屬分離掉。
具體來說,這裏用到的媒介就是鉛、汞。
鉛非常便宜,熔點只有三四百度,稍稍燒一下就熔化了。不過鉛要沸騰氣化還是比較難的,依然要一千五六百度以上。
這個溫度純鐵都液化了,而漢朝原本的冶金技術,都做不到把鋼鐵煉成鐵水,所以才只能用“炒鋼法”沒法用“灌鋼法”(鐵變成鐵水才能“灌”),因此,漢朝原本的冶煉,也是不可能把鉛變成蒸汽的。
好在二十年前諸葛亮發明了“提前預熱鼓風”技術,往爐膛裏吹預燒過的空氣,這個技術既然能進一步提高爐溫,實現灌鋼,現在也能挪用過來氣化鉛。
有了這些東西后,礦石中的微量金銀殘餘要充分榨取出來,效率就提高了數倍之多。比如原本含量才每噸幾十克的,古代傳統提煉法提完後可能還能剩十幾克提不出來。
上了灰吹法後,能把這些含量過於低的犄角旮旯部分也搜刮出來,煉完後的礦石殘渣剩金量能壓低到一克以下。
(注:21世紀鍊金技術已經做到每噸礦石0.2克都有開採價值的程度了,國內最好的富礦也才5克每噸左右,這種礦石放古代已經是礦渣。
所以所謂的黃金持續兩千年都沒開採完,其實就是科技進步之後,把古代煉完沒用的貧礦渣重新回爐嚼了消化一遍,榨乾最後的養分。)
相比於鉛的難以沸騰,汞肯定要容易用得多,畢竟常溫下就是液體了,三百多度就沸騰了,沸點比鉛還低一千二百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