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汞蒸氣的毒性太大,而且汞貴得多,用來分離白銀肯定是不划算的,只能是特定情況下專門分離黃金用。
如果是按照原本歷史上、16世紀曰本人自然發展到“灰吹法”,也就是跟遊戲《信長野望》、《太閣立志傳》裏面那樣,那麼當時的礦工是毫無勞動保障可言的,冶煉人員每天要暴露在劇毒的鉛蒸汽汞蒸汽裏,能活到四十歲就算開掛了。
李素來了之後,還算仁慈,儘量在反應爐上搞個類似冷凝蒸餾器的東西,讓蒸汽進入冷卻皿管腔裏後重新液化甚至固化,積多了之後再拿到別處重新加熱、確保只熔化不蒸發。
這樣一來,一方面也能省點成本,只要多花煤炭、木炭之類的燃料,就可以讓鉛、汞回收反覆利用。
當然,鉛本來就很便宜,比回收時所用的煤炭木炭和設備成本相比,也省不了多少錢。汞則是有高度回收價值的。便宜之外,主要還是比較環保,能可持續發展。
李素對於環境還是很友好的,能既賺錢又保護環境,稍微費點事就費點事吧。
他可以不把扶桑土著奴隸當人,但他不能不把曾經的扶桑國土當成大漢將來的永久領土。既然大漢的直接統治已經建立到了這裏,這裏未來就一直是大漢本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己的國土,當然不能隨便污染了,又不是操完就扔的殖民地。
當然,或許也會有人覺得奇怪:既然李素能把這個賬算過來,進行“環保化改造”之後,扶桑的鍊金煉銀產業總的純利潤依然是不降反增,也就是賺的更多,
那歷史上曰本人搞“灰吹法”的時候,爲什麼不做這種雙贏的事情?非要搞得“先污染後治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