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雖說無論是廖煥之還是鄔思道,他們這些文臣高官既是讀書人,同樣也是明白朱怡成所想的老人,對於朱怡成平衡四民的策略一向不反對,但同時作爲文人出身的他們,從立場而言卻又不免會在有些時候傾向於文人。
長此下去,歷史必然會走入一個死循環,百年之後,這大明恐怕又會如明中後期那樣繼續形成一股強大的文人階級,從而使整個國家不思進取,最終腐朽。
對於這,朱怡成當然是不願意看見的一幕,而且從他在曹家老鋪所聽聞的話中已經有所感覺,這民間的風氣正向自己不願看見的方向悄悄發展着。
故此,徹底廢除四民,打破各階級之間那道無形的壕溝,這是必然要做的事。當然了,文人的社會地位和其所擁有的知識帶來的優越性必然會使得文人對這種政策有所牴觸,而且如果處置不好的話,甚至會引出大問題來。可別忘了,這文人雖然大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甚至殺只雞都得暈半天,但他們這張嘴皮子和手中的筆卻是不饒人的。朱怡成可不是已經君臨天下手握大權的朱元璋,何況就算是朱元璋當年也沒做到這步,所以朱怡成只能推行溫水煮青蛙的政策,先是放寬和繼續模糊四民之論,在民間徹底消除戶民制度的殘餘,開放軍人和商人入仕的通道,同時也加強治下商業建設,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漸改變現狀。
在朱怡成看來,老人家一句話說的非常好,革命工作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責任不同。只有徹底消除了這種傳統概念,那麼這社會纔會進步起來,國家也會越來越強盛。
當然了,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有新的階級產生,但相比而言,那也是一種進步,這種新的階級取代舊階級是社會進步的必然因素,也是不斷給社會帶來活力的推進劑。
第二件事,關於賦稅和貪腐問題。這兩者可以說是一點,從目前情況來看應該還算不錯,無論賦稅方面還是貪腐都控制的比較好,當然也是因爲大明初復不久的原因。
一個王朝或者說一個政府,從一開始總是有些新氣象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陰暗面就將逐漸暴露出來。可以說,歷代王朝都逃不過這些問題,王朝的統治者一直在和這些問題進行鬥爭,所以纔有那麼多因爲賦稅而爆發的戰亂,甚至財政崩潰導致的王朝更替,也有不斷腐敗到反腐再到腐敗連續不斷的惡化。二者合一,形成了一個永遠也走不出去的怪圈。
這些問題其實到二十一世紀依舊存在,朱怡成也從來沒有奢望能夠徹底解決問題。他只是希望能把問題控制在一個範圍內,這也是他建立鑄幣廠和銀行以控制金融,減少損耗,然後又以養廉銀方式減少貪腐的主要目的。再加上各項監察制度的建立,還有手中錦衣衛的控制,以做到有效的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