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些車輪都沒有動力,列車前進的動力仍然來自於車體兩側的斥力結構。
她知道先祖一開始和瑞貝卡共同敲定的方案是完全懸浮的列車,而且她也承認,那樣的列車確實更具有“魔法的美感”——它低空飛行,掠過高山和平原,迅捷,優雅,處處體現着魔法的力量……
但它需要很多很多錢,而且載重量非常有限。
作爲既懂技術又懂內政的大執政官,赫蒂不但瞭解魔能列車研製過程中遇上的困難和最終解決方案的原理,也知道應該怎麼進行成本覈算。她知道用斥力機關來推動列車的想法是正確的,這確實解決了動力問題,但在她看來,位於軌道底部的斥力單元只要將列車適當地向上推舉、讓列車兩側的斥力機構所產生的力量足以推動車輛前進就夠了,完全不必讓整輛車懸浮起來——精良的車輪足以彌補懸浮力量的不足,足以減輕摩擦並讓列車順利前進,而且還能讓車體更加穩固安全,載重量也更大一些。
更重要的是,鋼鐵製造的車輪要比鋪滿整個軌道的斥力符文便宜的多。
當然,這會帶來額外的機械結構,帶來車輪的磨損(斥力單元是幾乎不用考慮磨損問題的),但和軌道上減少的那些斥力符文以及列車載重量的提升比起來,這點成本非常划算。
幸運而不意外的是,先祖最終同意了她的改造方案。
經過嚴密計算和反覆試驗,最終定型生產出來的魔能列車在“車輪”和“軌道推舉”之間進行了平衡,它仍然保留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軌道斥力符文,以減輕車輪壓力、讓兩側接力樁能順利爲車輛加速,在車輛空載情況下也能讓車輛微微懸浮,便於空車檢修、組裝和運輸,而車輪則讓列車有更高的負載和更高的穩定性,即便運輸巨量貨物或軌道能量中斷也不用擔心觸軌事故。
至於列車兩側用於提供動力的“斥力柱”和軌道兩側的“接力樁”結構,則沒有任何改動,仍然是列車前進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