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借糧”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帶有半強制,一些地方爲了完成上面交給的任務,甚至手段還過激了些,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但“借糧”總比直接搶糧要更讓百姓接受,畢竟前陣明軍在淮安境內的所作所爲百姓們不是瞎子。
所以,有條子拿總比直接被搶的好,而且再壞這條子也能頂稅不是。
通過“借”這個辦法,鄭標大概籌措了三萬多石糧食。
陸四在知道鄭標叫人向百姓“借糧”後,一開始很不高興,隨後卻讓鄭標組織人手印刷專門的借條,將借糧人由淮安府衙變成大順淮揚節度使,使之更加具有官方權威性。
同時,借鑑明朝的“捐慄納監”的辦法,允許百姓通過捐糧獲得府縣鄉地方政權的職位;如果不想當“官”,則根據出借糧食多少額定多少利息。
同時命直接張榜告示,明確“借糧條”可以全額抵扣賦稅,並在官府指定地方與白銀、銅錢進行兌換,但是兌換比例要低於市場價。
比如一百斤糧食市場價是400文的話,那一百斤的借糧條只能兌換350文。兌的越多,比例越低。
這個指定地方目前就定在淮安城原漕院衙門,如今這個衙門也是淮軍的金庫,裏面大小房屋堆積的都是從淮安城中士紳富戶查抄的家產。